———记肇东实验小学全国模范教师孙艳琴
19年,她始终以坚定的政治信念和崇高的人格魅力恪守自己的职业,体现着对党的教育事业执著的爱,体现着当代教师的人品、教风和学养的和谐统一。她就是肇东市实验小学三年三班班主任兼学年组长孙艳琴。
“教育是生命与生命的沟通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度过的丰富的、涌动的、特殊的生命历程。”这是孙艳琴从教近20年来唯一的信条。
爱的信念从未动摇
在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孙艳琴填的6个志愿,全是师范大学。因为怀有一颗永远感恩的心,每当她踏上讲台时,就会想起老师的教诲,站在讲台上就会有一种神圣感。这种神圣感帮她驱除疲困,使她进入一种激发提升自己生命力的境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教学上她认真备课、认真上课,开动脑筋、钻研业务,虚心向同行请教;及时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对学生严而有度,与同学们真诚相处,用爱与学生沟通。同学们都认为她是值得依赖的教师、亲密的好朋友、值得尊敬的长辈。因为有了爱和喜欢,同学们总是喜欢上她的课,任课班级教学成绩年年位于同年级前列。做一名教师,这是孙艳琴一个从未动摇的信念。
爱的融通不曾间断
孙艳琴认为:一个好的老师,一定要有人格魅力,一定要有过硬的学科素养,但更重要的是要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真正了解学生外在的表现,理解学生内在的情感。时时以身作则,处处为人师表,把自身的言行品质作为教育引导学生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她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尤其对父母离异和失去双亲的学生关怀备至,用慈母般的爱温暖感化学生的心。在学生眼中她是令人尊敬的良师、挚友、慈母和“心理医生”。她所教过的班级学生素质全面,品学兼优。她的学生参加国家、省、地、市书法、绘画、乐器、微机、舞蹈、乒乓球、游泳等各类大赛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有102名学生书法、绘画作品分别获金、银、铜奖;有400多人次参加学校艺术节和肇东消夏晚会舞蹈和乐器等节目。先后有20多名学生被授予全市“十佳少年”、“小孝星”等荣誉称号。她不断总结实践经验,撰写的《爱是班主任工作成功的金钥匙》等8篇论文获黑龙江省青少年社会教育优秀论文成果一等奖。2002年被绥化市总工会评为“职业道德先进个人”。2003年被绥化市教育局评为“小学德育工作先进个人”。
爱的创新永无止境
孙艳琴创造性地开展活跃性教学,体现“实、全、活”的教学风格和特色。建立了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教师博客,在日志中发表自己的教学反思、心灵感悟、科研成果、自出题库、教案设计、自制课件供学校教师浏览,达到资源共享。她先后32次出各级各类教学公开课或在各类教学比赛中获奖,她总结出的“学年教研法”在全市推广。她积极主动地发挥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经常利用晚上或周末休息时间为青年教师做业务指导,有时连自己的孩子都顾不上。
她编写了1~5年级10册校本教材、8册电子教案。先后共撰写科研论文30多篇在学校倡导的“集体教研、同伴互助、自我反思、专业引领”这一校本教研的核心要素的指导下,带领二年组全体教师,探究出了“深入课堂,发现问题—互动研讨,共同释疑—强化实践,反思修正”这一教研方式,采取“学、比、找、改、移”的方法,按照教师自主学习、同行互学、专家引领的新方式,走出了一条具有本校特色本组特点的教研新路,使整体教研工作向更深更广的领域发展。她也因此先后被绥化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评为“优秀教育科研课题组负责人”、绥化市“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优秀教师”和“科研科普先进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