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时政新闻 正文
花开遍地果落万家
http://suihua.dbw.cn   2007-08-15 08:07:08

  ------我市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心户工作纪实

  新农村建设中心户,是带领农民致富的头雁,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绥化这块神奇的黑土地上培育出的“名优新特”品牌。在各级党委的大力扶持下,数万中心户在不断壮大自己的同时,正释放着自身的能量,辐射着身边的乡邻,共同向富裕、文明、和谐迈进。

  为使新农村建设中心户花开遍地,香飘四野,市委确定,今年,要把31个乡镇324个村作为中心户建设的示范点,以提档升级为目标,做好中心户群体的巩固提高,充发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

  市委宣传部成立了5个新农村建设中心户工作县(市)区包联工作组,每个工作组负责2个县(市)区的“中心户“建设工作。工作组分别由市委宣传部5名领导牵头带领有关科室同志,定期深入到各地对中心户建设工作进行检查,帮助基层研究解决创建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沟通反馈工作进展情况,指导工作的深入开展。

  于是,各地积极行动,认真组织推进,在绿色田野上掀起了新一轮的建设热潮———

  明水县在全县重新确定中心户5000个,逐户进行登记,并根据发挥作用的程度进行分类指导。

  望奎县确定中心户5000个,在重点村为他们制作了图板,书写了宣传标语,挂上了标牌,建立了档案。

  绥棱全县76个村统一制作了新农村建设中心户工作揭示板,同时采取城乡共建的方式,组织7个省级文明单位(标兵)为中心户建设示范点村制作书柜5个,购买科技实用图书500册,为中心户制作图书角22个,每户分发图书100册。

  庆安县为激发中心户的工作热情,年初以来,在中心户中选举村屯干部16人,发展党员21人,并在县电视台开辟了《文明之窗》专栏进行广泛宣传。

  海伦市先后两次组织开展了“城乡共建中心户”活动,为中心户捐赠各类图书报刊近3万册(份)、文体活动用品2000余件、音像制品1200件,武装图书室120余个、文体活动室70个。

  兰西县通过组织城乡共建活动,为共建乡村提供各类帮扶资金52万元,捐赠图书1.6万册、光碟430盘、音像播放设备32台(套)、篮球30个,武装了15个村文化活动室和230个中心户。同时,组织开展了“万名妇女绣麻城”活动,对105个中心户进行了亚麻纺织技能培训。县电视台还开辟了《走进中心户》和《中心户风采录》专栏节目,为中心户建设创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

  北林区细化了中心户条件和职能,明确了阶段性工作目标、任务、标准,开展了集中推进月活动,分层次对乡村工作人员和中心户骨干进行培训。

  青冈县在全县确定中心户6000个,组织新农村建设中心户事迹报告团,深入村屯开展巡回报告30场(次)。

  安达市在3月份召开中心户工作汇报会,组织了中心户工作培训班。

  肇东市总结推广向阳乡“武装示范村、培育重点村、带动一般村”,梯次推进中心户工作经验和“标准建户、素质强户、活动立户”的做法,还在市电台、电视台开辟了“新农村建设中心户建设”专题,在《大庆晚报》肇东专版开辟了“新农村建设中心户园地”专栏。

  各级党委的大力扶持,社会各界的无私援助,使中心户们增强了实力,更增加了工作信心,他们充分发挥各自之长,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着热、放着光。

  66岁的老党员曲福平,是北林区东津镇爱国村二组的思想工作中心户。他经常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及时了解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然后来到农民比较集中的小卖店或村民乘凉的街头,向农民宣传党的惠农政策。今年春天,屯里两个农户由于土地纠纷打起了官司,老曲主动向他们讲解了土地政策和合同的有关知识,很快解决了纠纷,村民们称他是“义务调解员”。

  庆安县丰收乡丰年村的中心户赵俊林,邻里不和,他做工作,婆媳不睦,他去调解。他学会了水稻抛秧技术,向所联系的14个农户推广,使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有了较大的提高。老赵借给邵万诚一家8000元钱,帮他开起了豆腐坊,养起了猪,使他很快就脱了贫,过上了宽裕的日子。

  望奎县望奎镇厢红五村的中心户李树海,充分运用沼气技术,将沼气建设与改厕、改圈、改厨、改院融为一体,构建“四位一体”养殖新模式,使人畜粪便直接入池,形成的沼气可照明、烧水、做饭,沼渣还是非常好的有机肥料,既美化庭院环境,又节约了能源,每年增收1300多元。今年上半年,他家已出栏生猪20头,纯收入1万元。他还依托地缘优势,发展马铃薯种植,并建立粉坊,形成产加销一条龙模式,年增收4万元。在他的带动下,这个村已建立粉坊20多家,马铃薯种植面积达4000亩。

  绥棱县上集镇诺敏河村四组农民田亮,子承父业,搞农机具修理,焊接制造塑钢门窗、车大梁、水耙轮,修插秧机、稻谷脱粒机等,成为村里的小康建设中心户。他家4口人,人均年收入10260元。同时,他还用“手艺”帮贫。29岁的杜海波脑子灵活,也肯钻研,但其父给他欠下了几万元的外债。为了帮他脱贫,田亮先借他5000元钱,帮他把地种上,又教他搞起农机具修理。今年,杜海波不仅还上了外债,还与田亮合伙研究制造出了水稻秧盘播种器和播土器。通过田亮的帮扶,已有5户村民摆脱了贫困,走上了富裕路。

 
作者: 王大伟 李立柱 李伟建 赵威 苗得雨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孙伟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广播、电视新闻
广播新闻 行风热线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