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纪实
兰西县红星乡红星村喇叭房屯参合农民韩艳芝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由于生活条件所限,一直拖了20多年没有治愈,且病情愈来愈重,27岁的她不但农活都不能干,就是坐着时间长了也累。看着同龄人生机勃勃浑身充满力量,她非常羡慕,也非常痛苦。兰西县被国家确定为第一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的消息,给她久病的身心带来了希望。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韩艳芝对自己的病情心里有了底,今年4月,韩艳芝来到哈医大一院住院治疗,经过1个多月的治疗病情痊愈后出院,此间共支付医疗费21496.92元,得到合作医疗补偿10173.30元。韩艳芝拿到1万多元的合作医疗补偿金后,泪流满面地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说,若没有合作医疗制度,我真不敢期望自己的病还能治好。
韩艳芝不过是全市受益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的一位,像她这样治病后得到合作医疗补偿的参合农民,目前在全市已达14498人,核销医药费1393.9万元。
实践证明,新农合制度确实是一项惠及千万农民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是解决当前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有效形式,是新时期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利民举措。在海伦、兰西相继被国家确定为第一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后,运行效果良好。今年年初以来,我市市、县两级政府对新农合扩面工作高度重视,根据新农合试点工作的总体要求,各县(市)区政府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扎实推进。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在全市10个县(市)区已全面铺开,实现100%全覆盖。全市参合农民279.1万人,参合率达88.9%,完成了省里下达的85%任务指标;共筹集合作医疗资金1.39亿元,其中国省补助1.03亿元。截至6月末,全市共为14498名住院参合农民核销医药费共计1393.9万元。
精心组织,广泛动员,扩大受益面。有些农民由于受传统观念、支付能力等影响,对新农合预付保障金和平均筹资、不平均使用等方面存在想法,加之新农合制度实行初期,不可避免的管理疏漏和报销程序的繁琐,也使农民参合积极性受到影响。为改变这一现状,扩大参合面,各县(市)区政府高度重视,把新农合工作当作今年大事大项之一,列入重点议事日程。均成立了以县(市)区长担任主任,政府分管领导为副主任,各相关部门为成员的新农合管理委员会,并下设办公室。各乡(镇)相应成立了新农合管理委员会及办公室,各县(市)区相继召开了各乡(镇)党政一把手、主管乡(镇)长、财政所长、卫生院长,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村会计、屯干部、部分农民代表,各有关部、委、办、局,县直医疗卫生单位主要领导等参加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动员大会,积极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各地还利用广播、电视、发放宣传资料、张贴标语、开设宣传专栏,组织文艺下乡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张旗鼓宣传新农合的互助性和重要性,提高了农民参合积极性。据介绍,截至目前,全市新农合覆盖率达100%,农民参合率达88.9%,超额完成省下达的85%指标。
创新方式,确保农民足额、及时领取合作医疗报销补偿。能否及时、足额领取到补助,直接影响到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认同和参与度。试点运行初期,补助审核程序多、周期长、手续繁琐等问题比较明显,参合农民感觉很不方便。为改变这一现状,各县(市)区探索出了几种报销程序,大大方便了参合农民。“一证通”就诊。参合农民只要持《合作医疗证》,就能在全县(市)区范围内自主选择定点医疗机构看门诊或住院,各定点医疗机构可从医疗证直接减免门诊家庭账户奖金,为参合农民垫付医疗费。这种异地看病,属地报销的制度大大方便了参合农民,真正实现了“一证在手,参合农民看病随处走”的愿望。定点医疗机构垫付制。新农合管理委员会在全市县、乡确定了229家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参合农民在这些定点医疗机构治病发生医疗费用后,按照报销方案中规定比例,定点医疗机构先行垫付,把参合农民应得补偿金额直接从医药费中扣除,这样确保了参合农民患者在出院前第一时间拿到了医疗补助。定点医疗机构定期与新农合管理部门进行“算账”,这种垫付补偿方式就是让整个补偿过程进入管理部门的内部循环体系,不再给农民“添麻烦”。据市卫生局副处级调研员、市新农合管理办公室主任郭建民介绍,目前,全市各地均实行了垫付制这一做法。
现在,除实行大病统筹与家庭门诊账户补偿机制外,兰西县将恶性肿瘤、慢性肾衰等一些特殊病种和长年治疗用药的慢性病的门诊医药费也纳入住院报销范围,进一步扩大了参合农民的补偿受益面,调动了农民参合积极性。这是我市10个县(市)区中唯一把慢性病纳入报销范围的县份。各县(市)区还实行药品代购配送新模式,全县定点医疗机构药品由药品代购配送中心统一供应,让百姓用上了质优价廉的药品。
从便民利民的角度出发,全市各地努力推行一体化管理、一站式报销、一次性给付、一证通就医的“四个一”服务机制,切实方便了参合农民患者就医和报销费用,做到了“确保农民实惠最大”这一参合目标。
实行公示制,确保合作医疗资金安全。农村合作医疗资金是由农民自愿缴纳、集体扶持、政府资助的民办公助社会性资金,以收定支、收支平衡和公开、公平、公正是其管理原则,因此,严格的资金管理是新农合制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基础,是其健康运行的前提。为实现“确保基金风险最小”这一目标,各县(市)区财政局设立了新农合基金专用账户,县、乡合管办也分别相应设立了收入账户、支出账户,真正做到专户专账,专款专用。全市各地均建立健全了各种新农合管理措施和工作制度,加强合作医疗基金的支出、报销和使用的监督管理。定期公布合作医疗资金收支、使用情况和有关政策、措施,接受参合农民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增加透明度。各定点医疗机构定期将新农合有关政策、基本用药目录及价格、补助程序等张榜公布。各县(市)区合管办及各乡(镇)卫生所随时将辖区内的参合农民患者的姓名、年龄、疾病病种、就诊医院名称、住院时间、医药费支出及新农合医疗费用补助情况在本人所在村屯进行公示,并公布县、乡合管办的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的监督,防止个别人骗取、冒领合作医疗基金,确保做到基金安全和完整。
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农村卫生服务网,提升乡镇卫生院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按照国家四部委《关于加强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农村卫生机构改革与管理的意见》要求,我市筹措资金,调整了乡镇卫生院和农村卫生所的布局,恢复了8处名存实亡的乡镇卫生院,新建了232所村卫生所,消灭基层卫生服务空白点,实现了每乡一院、每村一所,全市初步建立了以县(市)区医疗卫生机构为龙头,以乡镇卫生院为枢纽,以村卫生所为基础的功能明确、布局合理、分层服务、双向转诊的比较完善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农民无需出乡(镇)就能在卫生院诊断、治疗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大大方便了农民就近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