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绥化8月3日电北林区把抗旱的重点放在建设、维护、整修好水利设施上,通过设施基础的不断完善,不断提高抗旱水平。
针对水田自流灌区和提水灌区部分地块缺少补水设施,不能有效抗御较大旱情的实际,从春耕阶段开始,组织各乡镇进行详细踏查,对缺少抗旱水源井的地块,动员群众增打补水井465眼,对解决当前旱情发挥了重要作用。利用国家农业开发项目,投资1500万元对河夹芯子水田区斗干支毛渠系以及其他水利设施进行了全面提档升级,新修硬质化渠道9.89公里,建桥4座、闸4座、渡槽12座、有基涵2处、无基涵109处,开挖疏浚沟渠110.55公里,有效解决了水田排灌难的问题,也为发展节水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提供了重要保障。
这个区还利用会议、检查、有线广播等形式加强抗旱工作的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旱情的严重性,主动出击,采取各种切实可行办法,力争将干旱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区农机、水务、气象等部门纷纷抽调技术骨干和党员干部,帮助群众抓紧修复、完善和添置电排电灌等抽水设施,积极实施人工降雨,争取把天上的雨水打下来。区农委组织200多名党员干部和农业技术骨干积极行动投身抗旱第一线,带领群众抗旱魔保生产。
当前,全区上下正开动一切水利设施,尽力扩大灌溉面积。欢喜岭水库今年一边进行加固工程建设,一边利用有限的蓄水进行灌溉,共灌溉粮食作物72000亩、经济作物50000余亩。幸福水电管理站4月初已开闸放水,灌溉各种作物15000余亩。区抗旱服务队发挥灵、便、活优势,主动出击,携机带泵,深入田间地头帮助群众抗旱灌溉;秦家、四方台等乡镇利用自流灌溉的同时,开动各类小水利设施进行灌溉。
截至7月30日,全区累计投入抗旱人数4万余人,开动各类机电井2200多眼、泵站45处、机动运水车1200多台,累计灌溉面积达64.5万亩。区乡政府加大对抗旱减灾经费的投入,全区已投入抗旱资金170多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