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科教新闻 正文
众人眼中的姜运廷
http://suihua.dbw.cn   2007-07-18 08:52:53

  吕占明(绥化军分区政治部主任):

  姜运廷是绥化武装战线上难得的领导干部典型。他埋头苦干,在强武精兵上忘我投入,在参加地方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为老百姓办实事上尽心竭力。这一典型,回答了领导干部怎么履行职责、怎么做公仆的问题,不愧为一个优秀的领导干部。这样的典型出现在我们身边,是我们军分区的骄傲。

  邢士君(姜运廷妻子):

  在我眼里,姜运廷是上个世纪60年代那种焦裕禄式的干部,只讲奉献,一心一意为工作。我和他结婚21年了,可在一起生活的时间也就有10年,总是聚少离多。他太忙了,原来在军分区工作时,他一年就骑坏了一副自行车外带。到望奎人武部后,他很少回家,连双休日也不回来,连见他面都很难了,那年家里搬家他都没回来。在他眼里,单位的事比家里的事重得多。为单位买楼,他向亲戚借钱,家里的冰箱、洗衣机也搬到单位用好几年了。有时为工作的事上火,他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我看了又着急又心疼。

  杨永廷(望奎人武部政委):

  姜部长是个叫得响、过得硬的好典型。他工作中忘我投入的精神、苦干实干的精神,时时影响着我们。要别人做的事,他率先做到,工作中,他既是我们的领导,也是我们的大哥,大家对他敬佩、服气。和他一起干工作,虽然很挨累,但心情愉快。近年来,望奎人武部全省先进的红旗更红,都是姜部长带领大家苦干实干的结果。

  李向阳(望奎人武部军事科长):

  现在农村青年外出务工多,农村征兵难度很大。每年征兵时,姜部长白天没时间,就利用晚上或双休日下农村走访,挨家挨户做工作。姜部长很少在办公室坐着,每次备战军事比武和演练,他经常几个月不回家,下去搞调研,也经常利用双休日去,这种敬业精神特别难得。

  杜彬(望奎人武部后勤科长):

  姜部长身上有一种吃苦耐劳和勤俭节约的精神。单位搬家,3大卡车办公桌椅、卷柜,他带领大家自己往楼上搬,晚上8点一直搬到第二天凌晨1点多,最后都累得站不住了。有人要自己掏钱雇人搬,姜部长不同意,在他看来,勤俭节约精神的培养比节省几百块钱更重要。姜部长一向廉洁自律,个人的票子,从没在单位报销过一分。去年他去外地看病,两万多元钱都是自己花的。

  王印庭(望奎人武部工人):

  我是个农村孩子,当过生产队长,可干起活儿来,干不过姜部长。修靶场、扛猪饲料、扛炮弹箱子———什么活儿他都带头干,我没见过这么能干的领导。他自己掏钱给贫困户买牛,猪场最多时一次就送出去75头种猪,每头都上千元钱,我有时干脆叫他“傻部长”。薛士卓(后三乡武装部长):姜部长对民兵训练十分严格,要求我们瞄准未来战场大练兵。每次训练,他都和我们同吃同住,手把手教动作要领。姜部长的言传身教,大大激发了民兵的练兵热情,民兵的平时应急、战时应战能力多次得到沈阳军区、省军区、绥化军分区首长机关的充分肯定。

  于秀云(望奎卫星镇水头村村民军属):

  我丈夫病了7年后去世了,当时,家里欠了几万元的债,婆婆70多岁了,两个孩子一个当兵,一个念书。在我走投无路的时候,姜部长来了,送来了两头母猪。转年,猪崽儿就卖了1万多元。猪越养越多,家里的日子也越过越好。姜部长每年都来家里看五六次,有困难就帮助。现在家里不仅外债还清了,连贷款都还完了,今年仅养猪的毛收入就有3万多元。姜部长是我们家的救星啊!

 
作者: 肖立平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孙伟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广播、电视新闻
广播新闻 行风热线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