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时政新闻 正文
浓浓的情义
http://suihua.dbw.cn   2007-07-06 08:02:31

  ------省发改委帮扶青冈十八年回眸

  纵横交错的乡间公路,通达顺畅;星罗棋布的抗旱井、人畜饮水井,似甘泉喷涌;以绿化、美化、香化为主的生态园林城建设,正逐步提升着百姓的“幸福指数”;“一区、三带、五园”摆阵布点的加工企业活力迸发……从1990年的青冈经济社会发展一度陷入窘境、农村人均收入不足200元到今天这翻天覆地的变化,无不缘于省发改委18年来对青冈帮扶的浓浓情谊。

  1990年,青冈县被确定为国家级贫困县。按照国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要求,省委、省政府决定由省发改委帮扶青冈县。帮扶青冈伊始,针对青冈贫困状况,省发改委主要领导多次带领委内干部到青冈实地考察、调研,帮助青冈查根源、定思路、夯基础、上项目。

  把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帮扶的关键点

  针对青冈县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抗灾能力差;城镇道路、排水设施、医疗卫生装备陈旧等问题,省发改委从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增加农民收入出发,给予了必要的资金倾斜,协调落实了以工代赈资金、农业预算内专项资金2.1亿多元帮助青冈改造乡间公路260多公里,新建和维修桥涵70余座,新打抗旱水井、人畜饮水井400多眼,维修小型水库5座,治理涝区1个,改良盐碱退化草原8万亩,同时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和防护林工程使全县有林面积达到62万亩。还帮助青冈县建设了净水厂,铺设了供水管网,改造城乡中小学17处,新建了县医院门诊大楼、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传染病隔离病房,改造了10所乡镇卫生院。对青冈县治安拘留所、检察院技侦用房、法院审判法庭、青冈县看守所、15个乡镇司法所的建设都给予了资金支持,这些为增强青冈发展后劲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在省发改委的大力帮扶下,城乡环境明显改善。县城内19条主次干路全部硬化,城市绿化面积47.5万平方米,给排水等设施得到根本改善。完成农村公路建设156.2公里,自来水入户1500户,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32所,新建乡镇卫生院10所。

  把项目人才作为促进发展的着力点

  针对青冈信息渠道不畅、项目运作水平低、人才支撑能力弱、科技投入力度小等现实,省发改委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契机,积极扶持青冈依托农产品资源上项目。在黑龙江龙凤玉米开发有限公司50万吨玉米综合加工项目前期运作的艰辛历程中,省发改委领导和相关处室曾8次深入企业帮助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难题,并积极协调国家和省直各单位,在规划论证、可研立项、资金争取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终于使该项目列入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农副产品加工A级重点项目,得到了国家的重点扶持。同时,龙凤玉米公司废水综合利用建设项目、热电联产项目、派森木业公司80万平方米复合地板项目和万吨总溶剂项目都得到了省发改委强有力的支持。18年来,省发改委为青冈累计解决项目建设资金10319万元,为青冈企业解决难题20多个,扶持5个重点工业项目投产达效。在省发改委的帮扶下,青冈工业项目建设活力迸发,生机无限。

  把关爱困难群众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落脚点

  1997年,省发改委与建设乡37户贫困户和127名辍学生结成了帮扶对子,帮助他们研究致富门路、生产项目,特别是唐修亭主任亲自把8000元钱送到所包扶的贫困户李春家中,帮助他发展养猪业。他们还为37户贫困户每户购置了一台小四轮拖拉机。同时,为扩大扶贫面,实施了“一带四”工程,即:得到四轮车的37户贫困户,每户为4户贫困户免费提供两年机耕服务。目前被包扶的贫困户都已经摆脱了贫困。2006年,在全省实施的“百乡千村”新农村建设试点工程中,省发改委确定了昌盛乡幸福村为帮建对象。省发改委在经过多次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围绕发展生产、促进农民增收、发展公益事业等方面确定了帮建重点,敲定了村育肥牛场、制酒厂、村屯道路、自来水等8个近阶段帮建项目,投入帮建资金128万元。

  18年的真情帮扶,青冈旧貌换新颜。2006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12.3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实现5620万元和21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939元,是1990年的10倍。一个经济充满活力、社会和谐进步的新青冈已经展现在人们面前。

 
作者: 张忠诚 郭海峰 王天微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孙伟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广播、电视新闻
广播新闻 行风热线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