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经济新闻 正文
一个基地孵出一个产业群
http://suihua.dbw.cn   2007-07-02 08:47:08

  安达市创元牧业协会2001年成立。2004年,该协会被省科协命名为黑龙江省科协奶牛饲养科普示范基地。现基地有会员159户,奶牛存栏数1200头。基地建立后,孵化出了一个奶牛生产的产业群体。

  基地是整合市场的最佳要素,风险共担,形成产业链条

  养牛户以前是单兵作战,重复投入多,由于零散购料,数量少,往往成本较高。基地成立后,统一成批地购买名牌有绿标的产品,每公斤降低了0.20元,达到了购好料、价格低的效果,每年降低生产成本32万元。基地成立后,直接向有实力、有信誉的企业统一销售鲜奶,减少了收奶大户的中间环节,避免了克扣、压等、压价、降质等现象的发生。由于基地的鲜奶品质好、量大,鲜奶始终比其他小奶户每公斤高出0.20元,这样一来,每头牛就增收1000多元。基地实行统一购买疫苗,采取科学防疫程序,定期防疫,大大减少了疾病、疫情的发生,降低了死亡率,减少了损失,增加了会员的养殖效益。基地采用科学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实行民主决策,减少由于管理不当造成的损失,让会员感到自己是主人。由于基地管理先进,防疫科学,直接减少由于管理不当造成的损失达15万元。以前奶农们的奶牛品质虽然都不错,但由于饲料搭配不合理,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产奶量,基地建立后,用紫花苜蓿搭配青贮饲料喂牛,日产鲜奶量已提高到2000多公斤。这几方面加起来,每年就增加经济效益83万元。

  基地是连接市场的纽带,使产业有温床,适时生存发展

  养牛户以前养的奶牛由于饲料配比不合理,造成奶牛产奶量少,如果用紫花苜蓿搭配青贮饲料产奶量就会大大提高,可农民不敢尝试。这时,基地发挥了市场向导作用,为农民进入市场当标杆,真正做到了“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首先承包了200亩地,种上了紫花苜蓿和青贮玉米。到了收获的季节,基地又多存了400吨的青贮玉米。这样,奶牛可以常年不断青,饲料搭配合理了,奶牛个个长得膘肥体壮,抗病能力强了。在基地的带动下,广大奶农也纷纷种起了紫花苜蓿,平均单牛产奶量一下子提高了30多公斤。基地现已成为会员闯市场增效益的“主心骨”、“参谋”和“信息员”。

  基地是提供科普惠农服务的窗口,提升科技含量,促进产业增收

  基地聘请省知名专家和市畜牧专家围绕科学生产和增效增收,广泛开展送科技到农户活动,使新技术在会员和农户中得以推广并应用,让每个农户在接受科技服务中感受科学的魅力,体会科学的真谛,提高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同时,针对饲养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与专家建立了答疑热线。还将推广实用生产技术与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会员真正地掌握了一些适用技术,切实得到启迪和实惠,造就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队伍。基地共举办培训班、讲座35期,培训4800多人次。

  基地组织会员到省内外的现代化奶牛饲养场参观,学习他们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通过相互间的学习交流,使会员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他们钻研技术的劲头更足了,追求大变化、快发展的劲头更足了。同时,为了方便广大会员和养殖户学习新技术、交流致富信息、了解市场新动态,在基地内部专门设了一个面积50平方米的阅览室,又购买了最新版本的科普资料4000多份,省科协还给配备了电教设备和技术资料。

 
作者: 王立伟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孙伟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广播、电视新闻
广播新闻 行风热线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