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记者来到庆安县平安镇安平村,映入眼帘的是整洁的村庄被绿色围绕,一座座新房矗立在花丛中。
“家里盖了新房,室内有卫生间,安了太阳能热水器,买了各种电器,做饭用上自来水、沼气或液化气;闲时到村阅览室里看看书,生活不比城里人差!”80多岁的李友欣提起村里的变化翘起了大拇指。
村在绿中立处处花儿香
进入安平村时,扑鼻而来的是花草的芳香,修剪过的榆树墙油油碧绿,树墙后边是一幢幢排列得整整齐齐的红砖新房,以往养在院子里的猪儿牛儿也搬进了宽敞明亮“集体宿舍”,街道整洁,庭院卫生,房间干净,全然不像置身乡村。
以前这个村东一家西一户地都是盖着瓦片的小屋子,人和猪共用一个院子,那些猪儿牛儿还时常在村子里“散步”,满地乱撒农家肥料,村路旁的空地上到处都是各家各户随意堆放的稻草或木柴。手头有了点积蓄的村民很想改变一下自己的生活环境。自从去年被列入新农村建设示点村以后,村民自己出资,建了猪牛舍,算是跟猪牛分了家。刘景洲介绍,从去年至今,村里筹资栽种榆树17万株,长达14公里,种柳树5000多棵,夜来香2万多棵。不到两年,全村已有20多农户盖了新房,10多户农民住上了环保房。
告别泥泞路人车顺畅行
要想富先修路,去年这个村修水泥路面14公里,村民们拉化肥、饲料及农作物的多功能拖拉机和大伙的摩托车在水泥路上跑得欢快顺畅。年底屯屯都将是水泥路面。
说起以前的道路有多难走,小八队屯的绍立明深有感触:“前几年每到雨季我就犯难,黄泥路面,经过雨水的浸泡之后就变得十分泥泞,车辆在路上不是陷到烂泥坑里,就是打滑无法前进。孩子上学都成问题,水稻也拉不出去,更别想卖上好价钱了。”
建新农村,这个村的道路硬化成为主要内容之一,在国家负责进行大部分投入,村民进行小部分筹集的形式下,村里道路几乎是眨眼之间就被修好,困扰多年的行路难问题一下子就解决了。
村民李冬林走在门前干净的水泥路上,兴奋地说:“如今我们的村子也像城里一样干净、漂亮!活了一大把年纪,真是赶上好时候了。”
山水尽欢颜小村奏新曲
安平村如今已初步构画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画卷。这里的农民又开始琢磨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尽可能开发效能。
这个村常年以种水稻为主,以前每年水稻插秧季节家家都要雇人来帮忙。从去年开始,这个村使用抛秧技术和机插秧,仅人工费就节省10万元。刘青峰夫妇自家种45亩水稻,连耙地加上抛秧仅7天就完活了,节省人工费3000多元。这个村今年还进行一个新试验项目稻田养鸭。走出土地、走进城市、走进工厂。今年,这个村出国打工的有11人,在南方各大城市打工的有近百人,其余的只要身体好,都去附近的一些企业上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