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经济新闻 正文
草丰奶牛兴
http://suihua.dbw.cn   2007-06-22 09:01:33

  太平庄镇是安达市的重点牧业乡镇。全镇奶牛存栏12428头,户均奶牛存栏5.4头。去年全镇仅卖奶一项农民收入就达到2276万元。

  草原退化让奶牛业陷入浅滩

  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太平庄镇就开始养奶牛,到90年代中期,奶牛业发展进入鼎盛时期,全镇奶牛存栏8700多头,人均1.2头,居全市之首。农民养奶牛人均收入1500多元,得到实惠的农民养奶牛的积极性更高。到本世纪初,一个严峻的现实摆在了养牛户的面前,草原资源的无序开发,载畜能力越来越小,全镇虽有22万亩草原,但饲草产量已经远远满足不了畜牧业的飞速发展。1997、1998连续两年的特大洪涝灾害,更让日益退化的太平庄草原雪上加霜。过水后的草原大面积碱化,原亩产量在100公斤左右的草原产草不及60公斤。一时间,奶牛户多另寻出路,选择到外埠养牛,有的养牛户干脆贱价卖牛,奶牛业陷入了浅滩。

  育草改草使奶牛业走出困境

  面对走入低谷的牛群,睿智的太平庄人及时提出了封区育草和草原改草方案,他们抓住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和禁牧的契机,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将产草每亩不足60公斤的4万亩草原和1万亩放牧区全部列入草改和禁牧范围,并大力宣传草改项目的优惠政策,广泛向外界引资,借助外力改良草原。大庆人仇德仁就是投资者之一,2003年他投资40多万元,承包了5000亩改草面积,全部播撒草木犀和羊草,当年亩均产100公斤,是草改前的3倍。二十五村兴太草改股份公司是2004年春组建起来的,由28名农民出资承包了村上的1725亩放牧区,他们将放牧区重耙播草,四周圈上铁围栏。两年后,他们得到了丰厚的回报,放牧区亩产草121.5公斤,是开发前的5倍。几年来,这个镇通过吸引投资和农民自主参与投资180多万元,改良草原10万亩,封区育草2万多亩,使饲草产量大大增加,有效缓解了日益增长的牛群数量和草原载畜能力之间的矛盾,同时也摆脱了牧业大镇无草养牛的窘境。

  调整结构给奶牛业强筋壮骨

  摆脱困境的太平庄人吸取过去的教训,一边有序开发草原,一边在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上做文章。调整过去粮、经、饲种植比例,增加投入鼓励农民种植青贮和青割饲料。2006年,全镇青饲料面积达到5000多亩,今年,镇政府又投资6万多元,为养牛户购买青贮种子1万多公斤,同时又得到安达市畜牧局的大力支持,利用各村奶牛协会辐射面广、拉动力强的优势,组建了四个青贮股份公司,种植面积都在200亩以上。使太平庄镇每头成母牛都保证供给一亩青饲料,营养配比更趋于合理。畜牧局还投资12万元,为农户建青贮窖池和购买收割机械,现在太平庄镇7000多亩青饲料长势喜人。他们还动员农民将产量较低的经济作物调整为奶牛的主要饲料作物玉米和大豆,玉米秸秆是上好的黄贮饲料,是饲草的最佳替代品。

  饲草丰足的饲养环境,让太平庄镇一些走的养牛户又回来了。年初以来,太平庄镇奶牛存栏增长已超过千头。

 
作者: 董延慧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孙伟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广播、电视新闻
广播新闻 行风热线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