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绥化6月14日电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因素,成为县域经济的主体经济。去年,全市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分别达到6800户和14万户,注册资金达到588亿元。其中,超千万元的89户,超亿元的4户。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已达153户,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80.1%,拥有资产总额136.1亿元,去年完成总产值102亿元,完成增加值35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的87%和87.5%,我市民营经济结构从总体上得到改善。
我市民营经济的经营领域进一步拓宽,新兴产业不断涌现。目前,我市除了电力、通信、金融等少数行业外,其他经济组织几乎全部为民营经济,而且我市民营经济还呈现出向更多领域渗透、全方位发展的态势。我市民营经济结构日趋优化,科技含量逐步提高。到2006年,全市6800户民营企业中,生产加工型企业4600户,科技型企业206户,外向型企业73户。
我市民营经济正逐步由一般流通型向生产加工型,由粗加工向高科技、高附加值,由内向型向外向型方向发展,并且构建了以食品、医药化工、纺织、机电、建材为主体的产业发展格局。同时,60%以上的民营企业按照《公司法》升级为有限公司,建立了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并开始向现代企业制度迈进。
我市民营经济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正逐年增大,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增长点。去年,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77.6亿元,占全市GDP的45.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5亿元,拉动地方经济增长8.1个百分点,缴纳税金14.4亿元,占全市全口径财政收入的62.3%。民营企业通过兼并、承包、购买、入股等形式,对112户规模以上企业进行了改制,共启动停产、半停产企业62户,盘活闲置资产50多亿元,消化债务42亿元,有46户企业实现了联大靠强,实现了企业体制、机制创新,使企业生产运营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我市民营经济还成为吸纳城乡就业,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渠道。到去年底,全市民营经济从业人员已达49万人。其中,吸纳下岗职工28万人,农民20.5万人。此外,还解决了部分城市新增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有效缓解了就业压力,维护了社会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