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正文
情迷大豆
http://suihua.dbw.cn   2007-06-12 08:58:19

  ———记市第三届十大杰出青年、省农科院绥化农科所大豆育种室主任景玉良

  我市有一个在大豆遗传育种研究方面颇具造诣的农业专家,他选育推广的绥农14号大豆为代表的一批高产、抗病新品种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是在全省和全国连续6年推广面积最大的品种,增加经济效益16亿元。他就是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农科所大豆育种室主任景玉良。

  今年37岁的景玉良,12年前从东北农业大学毕业,他立志要把所学的知识用于农业科研事业,选择了绥化农科所,成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

  景玉良被分派到大豆育种室从事科研,几年来的专业学习终于有了用武之地,血气方刚的他浑身有使不完的劲,一头扎进了大豆科研工作。多少个烈日炎炎的盛夏,他汗流浃背地蹲在试验田里,一朵一朵地在小花上精心授粉,常常从早忙到晚,蚊虫叮咬得他全身是包,可他全不在意。多少个风雨交加的日子,带着一身湿淋淋的雨水和双脚厚重的大泥,他坚持深入试验田,细心查看大豆生育阶段的每一点变化,记录着每一个生态表现,雷电大作,也干扰不了他缜密的思绪。

  一年又一年,他重复着这样的过程,他的身影在田野里重叠着……岁月流逝,景玉良送走了他的青春年华,也迎来了科研事业的升华,付出的汗水灌溉出甜美的果实。在与项目主持人的共同合作下,景玉良完成了省科技厅“八五”至“十五”科技攻关项目———高产、优质、抗病大豆新品种选育工作。

  随着选育出的品种逐年增加,景玉良这个当年的大学生也在农业科研工作的第一线中迅速成长起来。2004年,他获得了东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2005年任绥化农科所大豆育种室副主任,并被破格晋升为研究员,一年后任大豆育种室主任,成为全市大豆科研工作的领头人。

  情迷大豆的景玉良,在大豆科研事业的道路上上下求索。他和同事们一起利用高产优质高配合力亲本和绥77—5047高产亲本,与引进的美国高产、抗病材料Amsoy杂交,创造了植株高大、分枝力强、节多、抗病、粒大、优质的绥农8号,再用绥农8号与合丰25号进行杂交,育成了大豆新品种绥农14号。绥农14号遗传基础丰富,生态地理远缘,在集中国内外多个优秀资源的目的基因,提高优良性状的累加、互补等遗传效应方面有新的突破。

  因此,该品种集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广这些矛盾性状于一身,达到最佳结合点。

  景玉良还创新育成了我省唯一的无腥味大豆品种,填补了省内空白,处国内领先地位。小粒高蛋白大豆、大粒豆、黑大豆、绿大豆的成功选育也为龙江特色大豆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成果育成了,只完成了工作的一半,景玉良还担负着研究成果的推广任务。他每年三分之一时间在外为成果推广奔走,多少艰辛困苦都化为丰收的喜悦。几年来,他和同事们共育成大豆新品种十几个,年推广面积达1200多万亩,占全省大豆播种面积的1/4至1/3,居全省第一位。其中绥农14号大豆仅黑龙江省累计推广面积就达5000万亩,增产大豆10多亿公斤,增加经济效益16亿元,连续六年是全省和全国推广面积最大的品种,分别获得2000年度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2年度省长特别奖和200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景玉田目前正在主持着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大豆优质、多抗基因分子标记选择效率及多基因聚合技术研究课题,他生命的热情和能量将在大豆科研事业中不断绽放出更绚丽的色彩。

 
作者: 滕岩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孙伟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广播、电视新闻
广播新闻 行风热线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