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海伦市委书记崔仁良
6月4日,海伦市委书记崔仁良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按照市第二次党代会精神和部署,海伦市委着眼跨越发展,立足市情,确定了未来五年发展思路。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大项目建设为牵动,紧紧围绕经济社会综合发展实力达到全省中上等县份水平的总目标,确保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工业增加值年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使海伦地区生产总值、全口径财政收入比‘十五’期末翻一番,全力建设开放富裕和谐海伦。”
提到发展目标的实现,崔仁良说,海伦市委要满怀激情、真情,带领全市干部群众在围绕扩张规模办工业、围绕主导产业抓农业、围绕两个市场活商贸、围绕民计民生干实事、围绕班子建设转作风等主要工作上求实效,努力实现跨越发展、推进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
崔仁良认为,海伦市今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要以项目建设为牵动,大力发展创税型、就业型工业,达到工业增量、招商增项、农民增收、财政增长、跨越增速的综合效益。要将抓项目作为求跨越、快翻番、增财源、保就业的突破性措施来抓,坚持项目规模与质量效益同步、资源持续利用与深度开发并举、盘活存量与扩充增量并重,引大企业,招大客商,建大项目,力争每年新上两至三个重量级、标志性的超亿元项目,加速构筑“一区”牵动、“三足鼎立”的工业经济发展新格局。重点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把工业园区建设成为承载大项目的集中区、财政收入的贡献区、增加就业的密集区。加快建设以南华糖业等龙头企业为主导的食品工业体系、以亚泰水泥等建材企业为主体的建筑建材业和依托利民锅炉等企业为主的新型机械制造业。崔仁良告诉记者,年初以来,海伦市已引进固定资产投资额超过千万元项目13个,其中超亿元项目3个,总投资达10.85亿元。
海伦是农业大市,说到海伦市农业发展,崔仁良认为,要以新农村建设为统领,大力发展绿色、效益型农业,加快现代农业建设进程。要通过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牵动、社会化服务,努力实现农业经济总量上规模、质量上档次、增收上幅度。通过调优结构,依托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借助寒地黑土品牌,靠绿色品牌武装种植业,以绿富农,从市场供求来研究农业,从工业研究农业,从资源来研究农业,育强甜菜、玉米、大豆、生猪、大鹅等优势主导产业,强基地,壮龙头,推进产业化经营。今年,海伦市突出了粮食生产和原料基地建设,按照压大豆,增玉米、水稻、马铃薯、甜菜和经济作物的思路。大豆减到120万亩,玉米增加到150万亩,特色经济作物达到25万亩。要把培育高素质劳动者、实现高效益转移作为做强劳务经济的突破口,通过有组织输出、有秩序转移、有效益就业,全年输出转移富余劳动力15万人,创收6.2亿元。
崔仁良说,海伦市委把海伦市定位于建设滨北重要工贸城,就是要以园区建设为载体,大力发展服务型、外向型商贸体系。一方面要强化市场载体建设,完善大豆批发,农用资料、北方果菜等市场,加大打造工业园和商贸园的力度,两翼发展。另一方面要强力做活国内国际贸易,依托“海伦王”、“松北王”、“三圣宫”等有地域特色品牌,进行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产品品质,扩大市场份额。
崔仁良说,海伦市委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根本利益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根本要求,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要以民生民计为基点,大力发展利民型、安民型社会事业,今年将重点办好10件关系民计民生的实事。据介绍,今年海伦将以伦河商贸城和新亚商苑建设为牵动,推动城市建设连片开发,整体改造,特别是在棚户区改造上破题,起好步。将投资6800多万元建设通乡通村公路,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还将进行雷炎公园改造、给排水工程改造建设、净化校园周边环境等实事好事上加大推进力度,解决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难题,把大事办成、好事办实、难事办顺,让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参与到和谐社会构建的实践中来,共同推动海伦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