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纪检监察机关创优经济发展环境纪实
有一外地客商在我市投资的木业公司运输木材时,因营运手续问题遇到麻烦,车辆被有关部门暂扣,市纪委的工作人员接到投诉后,立即派人前往协调,问题在几个小时内得到解决。年初以来,我市纪检监察机关把履行职能更好地融入到服务大局、服务发展这个主基调上来,以抓“乱”治“乱”为重点,严格规范,重拳出击,为打造与跨越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发展环境提供了保证。
“一卡”“卡”住了乱检查
前不久,市经济开发区兰天网架、华宇机械两家企业来了几位某部门检查人员,当检查结束后向企业收费时,企业经营者拿出市纪委制发的《涉企检查收费罚款登记卡》,检查者看后灰溜溜地走了。
年初以来,市纪委把治理企业“三乱”作为优化发展环境的重点,下大力气解决对企业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问题,在全市实行了纪检监察干部包扶企业制度,市区75名纪检监察干部与49家重点企业结成“对子”,每个季度至少深入企业一次,每半年汇报一次联系企业的情况。他们还向企业发放了1500多份《涉企检查收费罚款登记卡》,规定各行政机关到企业检查、收费、罚款必须填写登记卡,对不登记进行检查、收费、罚款的,企业有权拒绝,属于“三乱”问题的,视情节给予函询、诫勉谈话,直至党纪处理。此项制度把住了职能部门“进门关”,有效地监督了职能部门涉企执法服务行为。北林区万源油脂公司向包扶的纪委领导反映,北林区法院裁决不公,水务、环保和技术监督部门收费过高等问题,市纪委立即进行了协调,督促相关部门公正执法,打消了企业的顾虑,依法维护了自身的合法权益。年初以来,市纪委已帮助企业协调解决了违章处罚过重、收费过高等问题36个。
部门“功过”由众人评说
近日,百乐美容美发学校校长刘全德十分高兴,他被聘为行风政风监督员。与此同时,其他19位积极参政、敢于谏言、坚持原则的行风监督员也同时“上岗”,这是市纪委为加强政风行风建设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
从2004年开始,我市开发了“加强政风行风、优化发展环境”最佳最差单位评选活动。3年来,通过全市范围的听证评议、问卷测评和工作考核,参加评议的代表累计达到了1.2万人,共发现处理行风问题164件,立案97件,受党纪政纪处分176人。同时,对年度行风评议中落后的通报批评,给予黄牌警告,对其主要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极大地促进了部门行业风气的转变,在社会中产生了良好的反响。今年,针对群众反映的一些突出问题集中在一些“窗口”单位,首次把群众最关注中小学、公立医院、卫生监督、运输管理和地方养路费征稽等部门纳入参评范围,对这些一线“窗口”进行逐个联评,面对面接受服务对象的听证质询。以此推动这些部门加强管理、公正执法、改善服务、严格自律。进入4月份,43个市直参评部门和34个窗口联评单位在电视亮相,并在报纸上作出承诺。“一把手”亮相媒体并做出承诺,极大地促进了自我规范,树立良好形象。市广播电视局向全市广播电视工作者发出了“端正政风行风,树立良好形象”的倡议书,在全系统狠抓了职业道德建设。市环保局在行风评议中聘请了行风监督员,公布监督举报电话,在服务窗口设立了征求意见箱,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做出了及时处理。市第一医院开展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创建人民满意医院”活动,着力解决病人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市公路巡警大队自查出搭载出租车不付费、执法行为不规范、私自处理违规车辆等40余个问题,制定了17条干警违纪处理办法。作为优化发展环境的重要举措,行风评议成为各部门的“形象工程”,正如市纠风办的一位负责人说:在行风评议的带动下,各行各业都在悄悄变化,一个文明、有序、宽松、和谐的经济发展环境正在形成……
架起与百姓的“连心桥”
每到周一八点,都会有一些部门领导做客直播间,倾听群众呼声,接受群众监督。“行风热线”开播3年多来,始终坚持“民主线、连心桥、监督岗、服务台”的栏目宗旨,累计播出407期,共受理群众咨询,投诉5601个,现场解答问题3165个,5463个问题得到了调查处理,办结率达到了98%。“空中电波”已成为民情的“指示灯”,民众的“监督哨”,架起了政府与百姓之间的“连心桥”。4月14日,省纠风办、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组织省农委等9个厅局的领导、专家230多人走进我市,开展了以“心系‘三农’,服务春耕”“行风热线”大型现场直播活动,面对面解答、指导农民在春耕中遇到的实用科技、生产资料、粮食补贴、政策法规、天气资讯等方面的问题,共接待农民咨询及投诉千余人次,百余个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这在我省还是首次。
为了把“行风热线”有效地融入到大监督、大服务的环境之中,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今年,我市对“行风热线”进行了改进,实行市县两级联动、新闻媒体互动和开设专题推动,推出了“行风回音壁、面对面、百姓诉求台和政策直通车”四档播放,在市电视台开通了《关注行风》谈话专题节目,在《绥化日报》开设了《行风热线直通车》,在东北网绥化网页实现了网上转播,扩大了受众范围,拓宽了监督渠道。截至5月末,“行风热线”,已陆续推出了关注医德医风、公路“三乱”、教育乱收费等专题,受理群众咨询、投诉321个,现场解答273个,对48个问题进行了调查处理。市民康先生反映北林区新华一中存在乱收费问题,市教育局经调查后决定,责令该校一周内将多收的费用如数还给学生,并在全市教育系统进行了通报批评。市民李先生3月30日到电信营业厅办理打印详单业务,与营业员刘某发生争执,李先生通过“行风热线”反映后,电信公司领导立即对此事件进行调查,对责任人刘某进行了待岗处罚。
全力打造“绿色通道”
公路“三乱”一直是破坏我市发展环境的一大顽疾。我市纪检监察机关始终保持高压态势,规范执法,查纠结合,确保了“绿色通道”畅通无阻。市纪委制定了不准下达罚款指标、不准收费提成、无明显违章不截不查、运输鲜活物品车辆不准扣留、主要交叉路口不准设卡检车,不准代征代收各种税费等“七不准”规定,进一步规范了涉路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聘请66名治理公路“三乱”监督员,设立了举报电话,加大对重点地区、重点路段的监督检查,每季度通报一次上路执法检查情况。同时,加强对涉路执法人员的执法资格认证和管理,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对330名涉路执法人员资格进行重新审定,取消了27名工勤编、合同制干部编人员的执法资格。建立了群众举报公路“三乱”问题投诉台账,做到一事一登记,形成了有诉必办、有办必果、有错必纠的快速反映机制。年初以来,已查处公路“三乱”方面问题8个。同时,针对群众反映,进一步加强对出租车市场的整治力度,组织市区交通、公安、运管等部门和单位,联合开展了打击非法营运专项整治行动,对利用职权徇私舞弊、私养“黑车”,充当“黑车保护伞”的公务人员进行严肃查处。目前,已查扣非法营运出租车24辆,查扣非法营运“摩的”132辆,极大地保护了出租车业主的合法权益。
高擎整治环境利剑
谁破坏了经济发展环境,谁就要承担由此引起的后果。年初以来,我市纪检监察机关把干扰和破坏经济发展环境作为查办案件重点,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以治理“三乱”、弄权勒卡、违法行政等问题的专项举报,受理群众举报100多件。加大了明察暗访力度,及时调查处理经济发展环境方面的投诉。前不久,市整治经济发展环境稽查大队在开展监督检查时,现场纠正了交通执法人员违规拦车检查、处罚过重、在高速路口设卡拦车,部分中小学乱订辅导教材等问题12个,责成相关部门作出了处理。市纪委监察局加大了对案件查办力度,对那些顶风而上,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人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曝光一起。目前,已查处10起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案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5人。市公路巡警某中队在处罚违章车辆时,不执行法定程序,中队长和指导员受到了行政警告处分,并在全市通报。对市某中学乱收费问题进行了严肃处理,并在教育系统公开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