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绥化6月7日电北林区以产业化统领、专业化发展、股份制合作等方式,精心培育扶持农村各类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快农民增收步伐。
目前全区农村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发展到214个,会员总数达到2.2万余人。
实施能人带动战略,采取联合贩销、能人引领、中介服务等方式,大力发展产品流通型经济组织。
新华乡鹅毛收购联合体310人,年创收210万元,人均7000元。像这样的经济组织,新华乡还有废品、犬类收购联合体,每个联合体年收入可达65万元以上。由销售大户牵头,多个销售能人自愿合作,以团队形式成规模进行农产品销售流通。北林办事处组建了由20个农户自愿参加的运输业联合体,共同联系配货业务,每台车年纯收入达12万元至15万元。
产业化经营为统领,大力发展企业带动型经济组织。北林区组织农产品加工、销售“龙头”企业,通过契约关系把企业与生产基地和农户有机联系起来,形成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全区这类组织已发展到17个,会员1176人,辐射1.1万农户。双河米业公司牵头成立的水稻产业协会,从水稻品种选育、稻作栽培、机械研制到大米加工、市场销售等方面全程为会员服务,做到产前提供技术,产中参与管理,产后负责流通。目前双河米业在北京、上海、大连等地建立了20个销售网点,年加工销售大米3万吨。
北林办事处狐貉养殖协会由丛守文牵头,集种雏赊销、饲料供应、防病治病到成品销售为一体,吸纳会员21户,其中百只以上大户10户,千只以上大户1户,户均年收入10万元以上。依托优势主导产业,大力发展专业开发型经济组织。目前全区共有这样的经济协会72个,会员4880人,引带农户9400户。
秦家镇嘉香米业公司是由镇内十几家小型大米加工点自愿联合组建的,固定资产达150万元,年加工水稻4万吨,初步解决了全镇大米市场难开拓、品牌难叫响、产品难卖出和农民收益低的问题。北林区优化组合生产要素,大力发展股份合作型经济组织。目前全区农业股份合作企业发展到17家,总股本达到1800万元,参与股份合作的家庭人均收入5800元,比全区农民人均收入高出近20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