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庆安县委书记刘凤歧
庆安县是我市较早实施绿色食品经济战略的县份之一,过去5年中,庆安县围绕建设“三都两业”即建设北方米都、药都、酒都,重点发展木业、建材业,逐步确立了以工业经济为主体、以绿色农业统领农村各业大发展的经济格局,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朝着创建区域龙头的目标迈进。
谈及今后5年的发展,县委书记刘凤歧说,庆安县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继续巩固区域龙头位次,加快创建区域龙头步伐,强力推进大项目建设、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致力提高各业经济运行质量,增加其科技含量,实现庆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到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分别实现40亿元和1.1712亿元,年平均增长13%和10%,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收入实现9154元和5492元,年平均增长7%和6.2%。
刘凤歧说,我们将在坚持工业立县战略决不动摇的同时,大力提高工业项目的运行质量,注重节能减排,注重发展环保型项目。目前全县正在运作的项目有19个,其中很多与发展循环经济有关或者涉及新能源的利用,特别是4个超亿元的项目中,投资1.5亿元的中铁银泉生物造纸项目、投资3.3亿元的国能生物发电项目以及风力发电项目和可降解餐盒项目都涉及循环经济的范畴,即使像帝圣矿业和徐老九沟矿业开发这样的项目,在规划和论证以及实施阶段,也都充分考虑了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而建材业则要致力使其由传统的红砖、水泥向陶粒、空心砖、彩钢等新型环保建材转型。目前这些项目多数已经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这些项目投产后不仅可为县域经济带来客观的经济效益,而且由于对资源和能源的保护性开发和利用,将避免因短视行为而造成项目的短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农业是强县富民的基础产业,谈及今后农业的发展,刘凤歧说,庆安县发展绿色经济走在了全市乃至全省的前列,今后将放大这一优势,把富民增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把绿色经济确定为富民增收的支撑点,推进“五路进财”,即种好地、出劳务、搞加工、养畜牧和多栽树。庆安县的绿色食品经济发端于绿色食品水稻的生产,从今年开始,我们将在继续扩大水稻种植面积的同时,重点搞好“两段式”育秧、大棚高台育秧、钵体抛秧、机插节水、稻鸭共育等高新科技的推广使用,使水稻生产实现精品化。同时,针对经济发达地区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我们还将在南部旱田乡镇大力发展小米、小子、高粱米等小杂粮生产。蔬菜生产除满足本县及周边地区供应外,将重点发展对俄出口。今年,我们还将依托国能生物发电项目大力发展速生能源林,并尽快使之成为农民增收的致富项目。
刘凤歧说,今后5年,全县的劳务经济将加速实现“两个转型”,即由过去的体能型向技能型转变、由打工型向就业型转变,力争年内输出劳动力总数达到6万人,实现劳务经济创收4.7亿元,农民人均增收1626元。
近年来,庆安县的农产品加工业起势迅猛,已经成为富民的新经济增长点。刘凤歧说,县里将支持乡镇村屯迅速打造一批有特色、有规模、有产品、有市场、有效益的农产品加工群体,走好大规模、小群体的路子,形成龙蛇齐舞、百舸争流的态势,今年要力争新上农副产品加工小作坊3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