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第十七个全国助残日到来之际
2006年4月至5月进行的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表明,我市目前共有残疾人近30万人,占人口总数的5.72%,其中肢残人数最多,其次为聋哑、视力残疾、精神残疾等等。
据市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蒋有鹏介绍,目前我市残疾人总数虽然与过去比没有大的变化,但残疾分类发生了明显改变,最为突出的表现是先天性残疾减少,后天残疾增加。先天性残疾减少,主要是多年以来国家实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大力倡导优生优育的结果,如智力残疾、肢体残疾等等均比过去有大幅减少。后天残疾的增加主要是因为外伤,如交通事故、安全生产事故等导致的肢残人增多造成的,另外伴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人的压力过大导致的精神障碍者越来越多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残疾人是我们这个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群体,身体的种种残疾,注定了他们的贫弱,注定了他们生存的艰难,没有全社会帮残助残,他们的康复、就业、生产、生活等等都无从谈起,更不要说实现“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了。近年来,我市各地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从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和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去树立残疾人工作新理念,积极探索和创新残疾人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各级残联组织“代表、服务、管理”的职能和政府与残疾人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在残疾人康复、就业、扶贫、教育、维权、文化生活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市残联成立10多年来,通过助残行动,使数万名白内障患者复明,使万余名肢残人得到了矫治手术和康复训练,使近万名聋儿得到了听力语言训练进入有声世界。通过努力,他们共向上级争取扶贫贷款1亿多元,使数万名贫困残疾人走出贫困。残疾人的文化和体育事业长足发展,连续几届省级残疾人体育赛事中,我市总成绩名列第三。
今年是实现我市残疾人基本生活总体初步达到小康的重要一年。据市残联有关人士介绍,今年我市将针对残疾人的康复、就业、职业培训等需求,重点从以下几方面为残疾人办好事、办实事。
建立健全服务设施,为残疾人事业发展搭建平台。按照国务院残工委基层残疾人工作细则的规定,今年我市市县两级残联都要建立起集残疾人康复、培训、职业转介等七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设施,以提升残联直接服务于残疾人的水平。过去我市一些社会办的培训中心、康复网点、培训班等虽然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已远远满足不了发展的需求,完善和健全各级各类残疾人服务设施势在必行,市级的综合服务设施面积将达到1000平方米。
健全和完善各级残疾人组织,激活残联基层细胞。据介绍,目前市及各县(市)区残联组织作用发挥较好,但乡镇、社区基层残疾人组织薄弱。今年我市将为乡镇、社区残疾人协会组织配备专职联络员,从而使残联工作扎根在基层,活跃在基层,真正使残疾人工作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
在残疾人就业上,今年要全面启动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和收取保障金工作,为残疾人培训、就业等积累雄厚的资金。要通过收取保障金和争取省里投入,加大对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力度,使更多的残疾人实现就业。
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要融入各级政府扶贫工作计划之中,落实优惠政策,加大对重点贫困残疾人的扶持,使一批贫困残疾人整体脱贫;要继续推广“公司+基地+残疾人农户”扶贫开发模式,扶持贫困残疾人在农业产业化中实现脱贫;要积极争取国家彩票公益金危房改造项目资金,加大对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力度,今年全市要完成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550户。
残疾人康复要有新进展。其中白内障免费复明手术今年要达到600例,假肢安装要达到28例,轮椅、盲杖、助听器等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也将多于去年。另外要按照“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要求,建立残疾人康复组织和网点,使康复触角伸向社区、乡村,今年要实现2/3的社区有康复网点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