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明媚的季节,记者到望奎采访,惊喜地发现农民的活动中心又有了新的落脚点,科技成了吸引农民的新的兴奋点。
过去,农民活动中心是生产队,有事没事习惯地往队房子跑,核心人物是队长。如今,科技示范户的家成为农民的活动中心,三五成群的农民到这儿看信息,话科技,唠春种秋收……核心人物是科技示范户。
望奎县从强化农民素质入手,以科技示范户为主体,精心打造一支新型的农村科技队伍,他们活跃在农民之中,发挥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现代农业的脊梁作用。
他们是科技示范户
到望奎县农村,找科技示范户不用犯难,懂事的孩子就会告诉你,门上有牌。走近了,方知道,大门上标着科技示范户的名字,显眼。走进科技示范户家,墙上贴着玉米种植的技术挂图,桌上放着信息手册,有一股浓浓的科技氛围。最显眼的当是屋里摆着的电脑了。农民们喜欢它,感觉到这里装着一个崭新的世界。望奎县和农民兄弟网联手,达到主要科技示范户人手一台电脑,打造农村科技信息平台。
在粮食出手的季节,这种信息尤其重要。那会儿,农民们的脚步往示范户家迈得勤了,信息一天几变,掌握了准确的信息就能多挣一些嘎嘎新的票子!玉米价又涨了,还能不能往下走?李广林屯农民心里没底,到示范户付德全家问,再看看电脑上的信息。付德全顿感肩上的责任重了。付德全说还能涨。在信息指导下,这个村玉米卖上了好价,比周边的村子每斤多卖了5分钱,全村多卖了20万元。
李广林屯北侧是一溜大棚,26户大棚列成阵势,远远望去,组成了一座座白色的城堡。4月17日,科技示范户付德全正在这儿指导农民移栽黄瓜。黄瓜苗有一尺高了,满室里都是撞眼的绿。李广林屯扣大棚有多年历史了,有头脑的付德全不怕吃苦,刻苦钻研,掌握到每年4月18日至20日本地有两股寒流,连续几年,夜间,他带着温度计到外面记录温度下降的实况,创造出三层扣膜战胜倒春寒的经验。他指导全村大棚户都用这个方法扣膜,黄瓜上市提前了半个月,农民收入显著增加。
水二村科技示范户王天秀是个精明的小伙子,谈起农业科技,滔滔不绝,头头是道,他说:“水二村南山和北山土地的积温差就有五天之多。”他根据这一实际情况指导农民在南山种植晚熟高产的玉米品种,成功了,连年都是垧产两万三千多斤。
火箭乡正黄四村科技示范户刘淑霞,带领全村三分之二农户搞瓜菜生产,建成了望奎县第一个无公害瓜菜生产基地;卫星镇水东村曲月环,以自己实践影响了群众,组建了联合体,种万寿菊450亩,全年收益50万元,户均收入近两万元;灵山满族乡种植大户王志波,创办绿色大米农研会,为农民提供技术、销售、服务一条龙,吸收会员130户,户均收入4000元……在望奎县建设现代农业的工作中,有许许多多像王天秀、付德全这样的科技示范户在村屯发挥着头雁作用。
源于政府的服务
眼见为实,这是农民几千年来养成的习惯意识。也难怪,一家一户种田,人单力薄,兜里又不鼓溜儿,扛不住折腾,经不起损失。走进市场经济,农民渴求科技信息的心情更多更迫切了,然而,面对如潮的信息,他们分不出真伪,表现出徘徊和无奈。
如何让农民掌握真正的科学技术,做到心里有底?
提高农民素质,开展培训活动,传播农业科技,培训新型农民,为建设现代农业助推增力。这是望奎县委、县政府班子的共识,从实践中他们感觉到,不提高农民的素质,建设现代农业就没有坚实的基础。
几度春风,几经霜雪,望奎县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冲杀出一些种田大户,他们就在农民身边。他们的头脑、见识,取得的效益,农民们看得见,摸得着,他们在农民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农民信任他们。望奎县委、县政府把目光落在这些大户身上,让他们成为传播科技的新载体。
在培养这些科技示范户的工作中,望奎县委、县政府决心很大,舍得投入,抓得到位。有县主管领导任主席,农委、财政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示范乡镇主要领导为成员,组建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加强领导;以省首席专家王振华和两名知名专家组成顾问组,有县内八名高级农艺师组成专家组,建立了技术工作首席专家责任制,强力推进专家指导力度;他们在全县选出了40名科技指导员,有雄厚的农村工作经验,由他们直接培训指导示范户。在全县各个村推选出收入好,威望高,热心科技工作的1000户农民当科技示范户。这样,建立了一支以科技示范户为依托,以技术指导员为桥梁,以村级农技协会为平台,以科技示范田为园地的不走的农技推广队伍。
科技下乡,集中培训,他们把40名技术指导员分成6个科技入户工作组,巡回48个示范村,开展科技下乡,推动科技入户工作。一年来,共培训科技示范户260余场次,印发各类技术资料3万余份,播放技术光盘480多场次,累计培训示范户和其他农户3万人次以上。他们深入田间指导,边干边说,每逢田间管理关键时刻,技术指导员直接深入科技示范户的承包田进行现场指导,帮助干,做示范他们还搞了园区博览阵地示范,每村建设了一处科技示范田,总示范面积4万亩,辐射面积40万亩。
贵在创新
如何使培育新型农民工程成为长效机制?望奎把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作为科技长驻农村,直接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手段,结合实际,创新模式。
他们开创了三户合一的核心示范户建设模式,使示范户成为“科技入户示范户,信息发布基点户,农源建设样板户”。望奎县委、县政府把三户合一的53户作为重点对象培养,每个示范户都建成示范田,开展田间示范,有电脑查阅发布信息,有沼气池引导农户学习农源综合利用技术。
探索出“三个五”的村级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组建了村级农民技术推广协会。针对生产队解散后,对农民的科技教育没有了集中活动中心的实际情况,把宣传政策法规,农业科技推广,农用物资供应,农产品市场销售,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等与农民相关的5件大事,纳入农村科技协会组织。农民科技推广协会也以科技示范户为核心开展活动。农民因对科技示范户的信任,又从中得到了实惠,他们更加信赖农村技术协会,化解了长期困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瓶颈。
编写出科技入户四季歌,形成管理模式。针对示范户不知道学什么,技术指导员不知道怎么干的问题,编写了四季歌,“春耕抓培训,入户对接要抢早;夏管勤指导,面对面把脉支招;秋收巧安排,降水提质品质好;冬储传信息,适时销售效益高。”四季歌简明易记,对一年的农村科技各阶段工作的任务一目了然,成为技术指导员入户的工作指南,使示范户知道自己的工作规律,改变了农民“耍正月,闹二月,沥沥拉拉到三月”,“一年忙二季,其他时间没事干”的传统习惯。
配送科技套餐的服务模式。他们把各种科技资料,如“玉米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玉米600公斤高产攻关技术方案”,以及农资产品信息。农产品市场行情分析,农时的各种作物技术指导意见等,装成套餐,配送给科技示范户,再由示范户组织农民看。农民在生产中碰到实际问题,科技户解决不了,也由示范户上传给专家组和技术指导单位,真正实现了技术要领准确掌握,科技信息及时传送,生产难题及时解决。
2006年,望奎科技入户宣传工作位居全国第五位,全省第一位。农业信息工作居全省第二位,全市第一位。在农业部召开的济南会议上,全国科技入户专家组副组长陶承宪第一个点名表彰了望奎的模式,号召推广学习。
望奎科技示范户已经成为新型农民队伍成长的标志。在1000多名科技示范户的带动下,望奎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空前高涨,随着一些科技户的成长,一些新的科技示范户也在逐年增多,创造了弱县依靠农业科技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路子,2006年,全县仅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促农增收1亿多元。
不仅仅是经济收入,更为重要的是它把农民新的兴奋点引上学科技用科技之路。
一支新型的农民队伍在希望的田野上,唱主角演大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