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绥化4月28日电如今的劳动力市场,技术工人吃香,活好找、工资高、岗位稳定,竞争力强。海伦市的技术工人就很吃香。
在去年10月份举办的全省农民工“龙歌龙妹”职业技能大赛上,获“数控技术比赛”第一名、第二名的海伦农民于贵文和李小龙外出打工都有了好去处。比赛结束的当天,李小龙就被佳木斯鑫源五金厂重薪给请了回去,因为工厂新接了一批订单,月工资也一下由500元涨到了2000元。今年3月份,于贵龙被大连机床厂聘用,月工资2000多元,因为他有一个普通工人到50岁才能得到的高级技工证。今年,这个市通过阳光工程培训,突出发展“定向”培训和“订单”培训,输出了一批高技能的技术工人。目前,已输出电焊工、计算机平面设计工、数控车工和普通车工近200人。其中,电焊工28人,月工资近2000元;数控车工24人,每人月工资都在2300元左右。
通过几年来的探索,这个市充分认识到加强技能培训、打造劳务品牌已是当务之急。为此,这个市实施了阳光工程培训,开展了引导型和技能型培训。同时,他们根据本地实际,采取多种有效措施,着力提高技术工人在市场上的竞争力。2005年,省技校投资600万元,新建1万平方米的教学楼,增加了数控设备和微机课程。职业技术学校新上了电焊设备,劳动培训中心电动缝纫设备也可使用。其他各类培训机构也在挖掘自身资金潜力的同时,增加了投入,从而在根本上逐步改变培训基础设施薄弱这一局面。年初以来,各乡镇还重新进行了一次“拉网式”调查摸底和统计,重点对有转移意向的初、高中毕业生进行调查,录入微机,分类管理,从而对乡镇适龄参训人员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各乡镇负责人还走村入户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给老百姓讲道理,讲技能培训的意义,通过算收入账讲解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实际例子,鼓励农民积极参加技能培训。他们依托现有的培训资源,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训练,提高农民的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努力实现培训一人、合格一人、发证一人、就业一人的培训目标。他们还与用人单位对接,签好订单,不断调整培训专业,满足市场需求及培训人员就业愿望,从而实现招生、培训、就业一体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