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社会新闻 正文
孩子走了,谁来抚慰他们的心灵?
http://suihua.dbw.cn   2007-04-05 09:30:33

  又是一年清明节,去扫墓的人群中,心情最沉重的恐怕是那些给早逝孩子扫墓的父母们,就像老话说的那样,“白发人送黑发人”是人生中哀莫大于此的事。其实,清明节是一个怀念故人的时候,也应该是一个抚慰生者的日子,让我们走近那些失去孩子的父母。

  走进市区内一户普通的人家,48岁的王女士躺在床上,她因半身不遂不能经常下地活动。在简陋的房间里,墙上除了儿子的遗像,最多的就是儿子生前的画像。家里虽然穷,但作为一个母亲,王女士还是很开心地过着每一天平常的日子。儿子离开后,巨大的打击加上一次意外,使她得了脑出血,导致半身不遂,家中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

  2000年冬天的某天,他们患间歇性精神病的儿子不慎走失,待数天后,他们找到儿子时,儿子已被冻死在野外。失去了唯一的孩子,让王女士陷入了无法自拔的痛苦:“当时真想随儿子而去!”

  而像王女士这样的父母,在全市还有很多。据了解,全市城乡每年大约有数百名未成年人离开人世,其中70%~80%的孩子是病逝的,这就意味着,每年有数百个家庭陷入悲苦的深渊。唯一的孩子离世,给父母带来的痛苦难以言表:孩子走后,父亲得了忧郁症,最后郁郁而终;女儿没了,父母一根一根地拾起女儿火化后的遗骨,那种痛彻心骨的感觉只能用“真想一头撞死在墙上”来形容……

  这些痛苦的父母、残缺的家庭,应该引起社会的关注。

 
作者: 李海军    来源: 东北网--绥化晚报     编辑: 孙伟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广播、电视新闻
广播新闻 行风热线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