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时政新闻 正文
和风晓畅济北林
http://suihua.dbw.cn   2007-03-19 09:20:20

  科学谋思路,务实求政绩,财政收入和企业收入齐头并进———“和谐北林”建设纪实之一

  3年前,北林区城内的环境卫生时好时坏,有的街路“雨天一片泥,雪天一路包”;今天,道路笔直、街巷整洁,硬质白色路面的通乡路、通村路“直接杵到家门口”。

  3年前,全区工业发展势头减缓,后劲乏力;今天,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2.2%,工业经济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基础更加坚实。

  2006年,北林不负众望,以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统领全局,经济和社会发展跃上新台阶:财政收入实现1.4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83元;民营经济税收实现增长66%;被省评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先进县(市)区,三次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综合实力始终居全市前三位,至今势头不减,显示出勃勃生机。

  作为唯一的市辖区,北林交通便利,资源丰富,既有地缘优势,又有资源优势,经过多年积累和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经济特色。但近年来,兄弟县市发展迅猛,几乎每个县市都在某一方面领风气之先,创造过经验。

  2006年底,新一届区委班子上任后,发现摆在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如何适应新形势,增创新优势,再上新台阶。在区委书记王振刚的心里,念念不忘的事有两个:一个是增加财政收入,另一个是增加企业和农民收入。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新一届北林区领导班子提出了自己的“施政纲领”:深入实施“四区”(工业立区、农业强区、商贸活区、科教兴区)战略,加速推进“四化”(工业化、产业化、民营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建设富裕和谐北林,并拿出三大“杀手锏”:招商引资借用外力,发展民营经济启动内力,做大做强现有企业增强竞争力。

  决策的科学性是事业成功的基础,所以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重点培育食品、医药、麻纺、生态化工等四大主导产业的骨干企业强身健骨,快速膨胀。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取得了新提高。大众肉联、阜康粮油和泰华医药3户企业销售收入超亿元,友嘉亚麻、泰华医药和大众肉联实现了利税超千万的目标,拉动了经济运行质量大幅提高。实现快中求快,促慢赶快,带动了全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2006年,北林区引进规模以上项目68个,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22个,完成到位资金4.9亿元,培育了一大批经济增长点。同时加大了东富工业园区的投入力度,加快了园区建设步伐,目前东富工业园区已达到水通、电通、路通,园区的吸纳项目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仅2006年就有3个项目入驻园区。园区的逐步完善,使招商引资有了可靠的平台,项目建设有了坚实的载体,北林区的吸纳上项目能力进一步提升。

  针对交通这个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北林区的决策者们知难而上。在2006年初计划落实通村公路建设里程272.9公里,而年末盘点,实际修建89条446.252公里,累计筹措匹配资金1943万元,其中直接筹资737万元。通村50个,通屯377个,惠及人口22万,占农村总人口37%,建设里程位居全市首位、全省前列。

  思路决定出路。但从思路到出路并不是简单的必然,还需制度和机制来保证。

  2006年,北林区相继下发了《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工作的实施意见》、《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五项制度”》和《纪委监察局领导包联企业、包联部门、包联项目工作安排意见》一系列文件。

  这是区委、区政府给投资者的一柄“尚方宝剑”。

  办法公布之初,有人不以为然,而当机制顺畅运作起来,人们才发现它的威力。去年,区委纠正和查处干扰破坏经济发展环境问题7个,处分5人,这些人为自己的不当行政作为“埋了单”。

  郑板桥任县令时,曾有诗云:“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北林区的领导常以此诗自勉自励。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是他们新时期的新追求。

 
作者: 魏青波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孙伟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广播、电视新闻
广播新闻 行风热线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