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总量“飘红”,GDP实现148.5亿元,增长15.3%;财政收入“坚挺”,达到6.67亿元,增加6000万;农民腰包“渐鼓”,人均纯收入首破4000元大关;粮食总产“冒高”,达到35.79亿斤,荣获“全国十大产粮标兵县”;人居环境大“变脸”,休闲广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相继投入使用;经济社会“摘金折桂”,全国最具投资潜力和综合实力“双百强”、全国文化先进县、全省平安市等荣誉不绝于耳……
刚刚过去的一年,肇东,跨越声处处可闻,新景象触手可及。而这一年,“和谐”也随之融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肇东老百姓仿佛感受到“和谐”正悄然走来。
站在历史奠定的雄厚基础之上,2007年肇东将挑战自我,坚持工业化主导、产业化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再绘和谐发达的宏伟蓝图。
项目建设:担纲经济发展“主角”
构建和谐,取决于经济。肇东市把项目建设作为牵动市域经济发展的总纲,实现和谐发达的基础。
2004年,肇东市新一轮的招商引资热潮掀起,并多次赴国内外招商。短短几个月,全市引进项目15个,其中投资过千万元的项目达6个。到去年末,肇东市共引进千万元以上项目43个,福和药业GMP异地扩建、汇丰动物保健品、一品彩印包装等30个项目都已投产达效,伊利30万吨液态奶、中粮15万吨酒精扩产、欣欣大庄园畜产品深加工等正在加紧建设,规模工业产值以年均19%的速度迅速扩张。
肇东市还把大项目拉动整体经济发展作为工业上层次的突破口,实行市级领导包保重点企业制度,在资金、用地、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全力扶持。扶植起一批在国内外同行业中占有领先位置的龙头企业,其中肇东的地产企业黑龙江成福集团年消化玉米35万吨,其“冰花”牌味精迅速占领东北三省的80%以上市场份额。
由于抓住了发展时机,肇东市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各项经济指标以两位数速度递增。今年,肇东市将以哈大齐工业走廊项目园区为牵动,加速引联步伐,实现项目建设新突破。按“六通一平”标准,今年将投资3500万元,对园区的道路、给排水、输变电等进行建设改造。同时突出定向引联、定位引联,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小、经济效益好的大项目,到位资金将达到15亿元以上,工业对财政贡献份额达到80%以上。
新农村建设:农民“幸福指数”在提升
作为东北十强县,肇东给人的印象是工业项目遍地开花、都市繁荣与喧嚣。
而在肇东市决策者心中,与现代城市的高楼根脉相连的村屯及60多万农民,更是他们深深的牵挂。坚持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两手抓两手硬,实现“大城市”和“大农村”的互动和交响,成为肇东干部的共识。
在城市发展不可削弱、农村发展更需要加大投入的情况下,肇东市腾出资金支持农村发展,并创新机制引导社会各界投资“三农”,参与农村建设。近3年来,肇东市先后投资7106万元用于中小学校舍、农村卫生院的维修改造。几年来,在扶贫解困、万户沼气池建设等工程的投入超过1亿元,今年,这个数字还将加大。小事一件件,但它却在群众中留下了丰碑。在肇东市较偏远的安民乡,村民们以全新的机制参与到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中来。目前,已有2000多户村民通了有线电视。
今年,肇东市将以产业牵动典型引带为切入口,实现新农村建设新突破,让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更上一层楼。在把奶牛业确立为强村富民的第一产业,实行干部领养、农民普养、提高单产、扩张总量的同时,推动劳动力转移、林业经济发展、特色经济整体发展,确保农民收入稳步增长。与此同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低保等社会福利事业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也得到彻底解决。
第三产业:由“点题”到“破题”
肇东地处“哈大”之间,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作为全省十强县、东北三省十强县,2006年被评为全国最具投资潜力和综合实力“双百强”,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建设商贸大市,打造滨北商贸中心的蓝图不再是酝酿于胸,而是真真正正摆上了肇东决策者的案头。
去年开始,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总代理、超市总经销等现代营销方式日趋活跃,新发展中央红、百姓超市等大中小型超市15户,新发展总代理、总经销等28户,新发展各类连锁店9户,大批商贸网点的建成投入使用,既繁荣了市场,也方便了群众生活。总投资3.6亿元的东北商业第A街项目,目前已完成投资1.9亿元,主体全部封顶,今年六月份将全部竣工投入使用;投资2000多万元重新进行改造装修的4000多平方米、全绥化市一流的阳光农贸市场已投入使用;“财富广场”现已建成,即将投入使用,四星级酒店也在规划之中。为了进一步开拓农村市场,最大范围满足农民消费需求,构筑以大型零售商业企业为龙头,乡镇农资店为骨干,村级农资店为基础的现代流通网络,肇东市投放人力、物力、财力,全力加速“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全市共改造农家店137家,培育大型配送中心2处。这一工程实惠了农民,繁荣了市场,推动了农村经济,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重要作用。
抓好载体建设专业市场、拓展领域加快对外贸易、提高档次大力发展服务业,已列为肇东市今年的主攻目标和工作重点。民营经济作为市域经济的主力军,肇东市以更加优惠的鼓励政策,提升企业规模和经营素质,打造骨干群体,逐步使民营经济成为投资主体、税收主体和就业主体。
社会事业:诠释“统筹”与“协调”
近年来,肇东市实施了城区西扩战略,依托“哈大齐经济走廊”,吸纳“世界银行”贷款开发建设城市。从小区开发、楼区管理到城区干道、地下管网改造都进行了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小区建设温馨宜人,功能齐备,正阳大街拓宽后视野更开阔,城区环路建设及各主干道改造也形成网络,老区污水排放、自来水管线改造基本完成。喜看肇东新城,高楼林立,绿草如茵,一个集绿化、香化、美化、功能化于一体的肇东新区日渐成型,肇东人民休闲广场和行政办公中心已成为标志性群体建筑,肇东新区无处不在彰显魅力,为世人所赞叹。
今年,肇东市将加快交通道路工程建设力度,规划股份建设301国道,铺装11条街巷步道板,购置城区洒水车,进一步提升城市清洁、保洁能力,让小城肇东更靓丽。
进入新的一年,肇东市社会事业亮点初现,城市载体功能进一步增强。一中、七中、十中新校区将建成投入使用,并在西城区通过捐资形式新建一所小学。以加强农村乡镇卫生院建设为重点,2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将得到改造装备,母婴医院、城西医疗门诊大楼、传染性疾病控制体系建设等尽显卫生事业风采。
启动青少年文化活动中心,继续举办广场消夏晚会,改造肇东博物馆等文体事业也将为肇东社会事业发展描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环境建设:一“子”活全盘
落好一颗子,走活一盘棋。优化发展环境,是实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肇东市围绕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确立2007年为“发展环境治理监督年”,把发展环境的治理监督作为今年最大的政治、最硬的道理、最紧迫的任务,全党动员,全社会参与,合力打造“特区型”环境,加速形成汇集生产要素的“洼地效应”。
打造快捷高效的服务环境。营造“一切为了纳税人,一切服务纳税人,一切方便纳税人”的氛围,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打造纳税人满意认可,有利于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优良环境。
打造文明诚信的人文环境。推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走进社区、农村、企业、机关、课堂、家庭,塑造肇东人全新风貌,以建设社会公信为重点,推进文明肇东、诚信肇东建设。
打造公开正义的法制环境。巩固“平安肇东”创建成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大各类市场监管,推进调访一体化进程,创建安定、祥和、法制的社会新局面。
打造优化发展的政策环境。大力倡导“诚信打动人,人人是环境”的理念,强化服务意识,改善政策环境,在征地拆迁、税费收取等环节上为中标企业提供便利,使各类企业能够在肇东落地生根、不断发展。近年来,肇东市每年新办的企业都超过100家,全国500强企业中已有近10家在肇东投资办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