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我市开展10项利民行动综述
2006年,我市各地、各部门站在践行“三个代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精心组织,强化落实,有效解决了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诸多现实问题,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任务目标。
再就业和劳动力转移实现新突破。各地通过改制盘活企业、招商引资上项目、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等措施,多渠道开发再就业岗位。在市劳动局及各地劳动部门的精心运作下,全市城镇新增就业6.26万人,完成省下达任务指标的116.5%;领证人员再就业5.2万人,完成省下达任务指标的104.2%,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8245人,完成省下达任务指标的10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比省下达任务指标低0.8个百分点。认真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积极开展再就业培训,共培训下岗失业人员2.29万人,完成省下达任务指标的115%。绥化市及所属10个县(市)区全部成立了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不断加强管理、规范和完善,市县两级帮扶中心提供各类救助20985人次,发放救助金381万元,介绍上岗9827人次。市劳转办在全市上下全面实施“双带”工程、新生劳动力培训工程和农民工安心工程,培育能人和领工干部群体8450人,转移人数达35.6万人,占转移总数的39.6%。培训新生劳动力1.64万人,其中1.49万人实现了长期就业。全市共转移农村劳动力93.5万人,同比增长12%;劳动力转移收入实现40.1亿元,同比增长27%;拉动农民人均增收880元,比上年增加100元。
捐资助学扶智活动扎实开展。市妇联、团市委、市教育局、市委组织部积极组织开展“春蕾女童”计划、“捐资助学”计划、中小学危房改造及“村村大学生计划”等一系列助学扶智活动。市妇联组织的“千名春蕾女童救助行动”顺畅开展,救助春蕾女童2636名,捐助资金79万元,使辍学和濒临辍学的女童重返课堂和完成学业。市教育局不断加大整合、扩大助学金工作力度,全市累计筹集助学资金1336.2万元,资助贫困生14万余人次;争取“两免一补”资金1837.3万元,为农村贫困学生免书本费、杂费和住宿补助费19.5万人次,占农村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加大了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力度,总投入达15259万元,其中向上争取资金9724万元,涉建学校202所,建筑面积17.1万平方米,基本消灭了现有的D级危房。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认真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2006年我市“村村大学生”报名101人,接收安置86人,被确定为全省示范点。
扶贫解困工作成效显著。市总工会组织的城市“一帮一”扶贫解困工作取得良好效果,截至2006年末,全市7800个帮扶对子,共启动扶贫项目7800个,项目成功率达100%;特困职工就业率100%;按照省里规定的月人均收入达到134元的脱贫标准,7800名被包扶对象全部实现了脱贫,脱贫率达到100%,圆满地完成了我市第二轮城市“一帮一”扶贫解困工作目标。全市共为特困职工购买公益性岗位1230个,有效解决了下岗职工“4050”人员就业难的问题。坚持重大节日送温暖与经常性的走访慰问相结合,“两节”期间全市各级党政部门积极行动,筹集送温暖资金1038.5万元,慰问困难企业1126个,慰问困难职工2.8万户。据统计,自第二轮城市“一帮一”扶贫解困工程实施以来,全市共为特困职工发放特困证4497个;为3862名特困职工子女减免学杂费114万元;为2167名特困职工经商做买卖减免税费170万元;为1232名特困职工就医减免医疗费97.8万元。市民政部门积极落实政策,加大服务力度,不断提高低保对象低保水平,实行低保目标管理,去年省拨城市低保资金8947万元,地方匹配2093.6万元,月人均补差额达到70元,完成了省委、省政府部署的硬性任务指标。市残联组织的“助残行动”成绩斐然,组织实施复明手术1500例,其中免费为153名贫困的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残疾人康复训练216名;为有需求的残疾人提供1005件用品用具。
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有效化解了“饮水难”问题。市水务局大力组织实施农村人畜饮水解困工程,去年全市已完成打井任务191眼,水处理54处,自来水191处,完成投资4769万元,其中国投资金2730万元,地方自筹资金2039万元。大力实施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工程,近两年共完成了哈伊路开发区等近40多处主线及50余处居民水线的改造任务,共完成管线改造近40公里,解决了18000多户居民吃水难问题。有效化解了“行路难”问题。市交通局、市公路处投放主要精力,精心组织指导,2006年全市建成农村公路312条,建设里程1950.8公里,超出计划任务335.8公里;实际完成总投资68063万元,超出计划投资12000万元。建设里程和投资额度是历史上最多的一年,居全省各地市之首。庆安县举全县之力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建成农村公路25条,总里程426公里,完成投资1.4亿元,其中地方配套近5000万元。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力度加大,各项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市建设局不断加大市本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城市建设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建设改造工程35项,总投资6850万元,仅新建道路就完成6条,总长37693延长米,面积160610平方米。另外,9县(市)共完成道路等基础设施投资5.67亿元。有效化解了“就医难”问题。扩大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面,在市卫生局努力争取下,海伦市、兰西县被定为2006年试点县,现参合人数分别为39.4万人和38.2万人,参合率分别达76.76%和82.7%。绥棱、青冈、兰西三县23个乡镇卫生院全部完成改造任务,完成投资1135万元。有效化解了“供热难”问题。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市供热办的协调服务下,城区集中供热一期工程如期完工开拴供热,完成投资3.267亿元,覆盖54个单位、63个住宅小区,实现集中供热面积160万平方米,群众比较满意。
社会政治风气明显好转。绥化市及各地纪检监察部门深入治理了教育乱收费,实行“一费制”公示制,有效抵制不合理收费。去年全市共查处乱收费、乱补课问题85个,涉及乱收费资金90万元,立案29起,公开处理5起,给予党政纪处分27人。深入治理了医疗购销不正之风,全市集中招标采购8500万元。向群众让利650万元;查处非法行医、假劣药品违规问题69个,给予党政纪处分3人;深入治理了公路“三乱”,先后查处公路“三乱”问题32个,立案16起,党政纪处分17人,公开处理典型案件3起。切实加强110报警台工作,进一步完善了工作机制。市公安局不断强化警务装备力量,市本级110报警服务台的设备安装已经结束,现已试行,10个县(市)区公安机关110、119、120“三台合一”安装工作已完成,提高了指挥调度的科技含量。市信访办坚持依法治防,强化基层基础工作,拓宽信访工作渠道,完善信访接待等制度,共处理50人以上大规模集体上访53批次、3180人次;领导和群众关注的重大案件18件;信访事项受理率达100%,结案率达98%。被省人事厅、省信访办评为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市县两级“行风热线”累计播出194期,共受理群众咨询和投诉1332件,已办结1296件,办结率达到9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