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时政新闻 正文
“富裕和谐北林”蓄势待发
http://suihua.dbw.cn   2007-01-08 15:26:53

  坐拥六河九岸、有着“寒地黑土明珠”美誉的北林区,自2003年以来,88万干部群众抢抓机遇、依市兴区、创业实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大发展,经济结构优化、群众实惠增多、改革逐步深化、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经济发展实力始终居全市前三位。

  但北林的发展也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历史机遇期,决策者们在最近的几次大型会议上,不详谈近年来的可喜成绩,他们把目光放得更远:围绕发展工业立区、农业强区、商贸活区、科教兴区的“四区”战略,加速推进工业化、产业化、民营化、城镇化的进程,加快“富裕和谐北林”建设步伐。

  举大体而不论小事,务实效而不为虚名。走过“十一五”规划和建设新农村的开局之年,一个新的机遇已经来临,北林区正努力按照争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抓主题,突亮点,创新点,展现新思路,谋求新发展。

  一个主题:重笔描绘新农村

  去年岁尾,探访北林区涉农部门,感受到的气氛就是一个字———忙,所到之处的突出印象是议大事、干大事。

  何谓大事?建设新农村!

  去年12月25日早7时,区水务局局长袁宪忠就出现在办公室,组织迎接省水利厅农水处的检查,然后,他还要参加区人大会议。

  也是这一天的11时,刚从会议室里出来的三河镇党委书记蔺忠权,抱歉地对笔者说:“实在没时间,我刚向村党支书们介绍了到甘南县兴十四村的学习体会,一会儿,还要到交通局,商议解决我们与庆安县的坍塌界桥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全区上下的一致努力,新农村建设的车轮才能滚滚向前。3年来,北林区累计投资近两亿元,新建维修校舍13.2万平方米,改造城乡医院11所、更新设备210台(件),新建通乡通村硬质化道路14条79公里,5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有线电视光缆实现屯屯通,率先在全省实现了五保户集中供养。

  新农村建设的起步年刚刚过去,北林区已经确立了“产业化起跳、工业化切入、城镇化抓起”的工作思路,继续调整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深度开发农牧资源,进一步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巩固和提升全国粮食生产大县地位。大力促进农民增收,积极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着力破解“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作为农业大区,北林区的新农村建设现已步入正轨,发展优势明显,亮点多多,呈现出稳健、快速的发展趋势。

  五大产业:凸显四大优势

  有一组数字值得关注:

  到2005年末,北林区地方可用财力达到3.7亿元,比2002年增长51.7%;农业增加值实现20.9亿元,其中畜牧业增加值实现7亿元,分别增长34%和70.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55亿元,增长42.2%;民营经济税收实现7983万元,增长66%。

  这种增长速度,是对经济发展进程的最好诠释。

  再盘点北林的一系列大动作:大众、天农、友嘉、金龙、佳地、鼎鑫等一批企业相继建成投产。东富工业园区和东兴、北林及五镇民营小区完成了规划并招商引进项目,入区企业77户,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8亿元,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分析这些数据,北林优势主导产业的作用凸显,已具备了四个明显的优势:

  一是产业优势。北林产业优势明显,形成了食品、医药、麻纺、生态、化工等五大特色产业群。其中麻纺产业发展迅猛,借助继嘉集团与香港国年强强联手的带动作用,生产规模迅速扩张,市场占有份额逐年扩大。预计2010年,可力争发展成为全省麻纺行业的龙头。

  二是集群优势,2000年时,全区大米加工企业仅26家,现已发展到75家,水稻加工有黑龙粉米、双河米业、阜康米业等龙头企业,年加工能力早已超出全区水稻产量,达到50万吨。

  三是资产质量优势。近三年来,北林区共开发建设各类项目392个,其中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49个,累计投入资金14.8亿元,直接利用域外资金14.5亿元,盘活闲置资产2亿元。

  四是新兴支柱产业增长优势。过去,食品、医药、麻纺三大产业“三足鼎立”,近两年,以生物农药、新型能源、化工原料、有机肥料为重点的农用化工和精细化工,占尽地缘优势的商贸服务业异军突起,发展步伐加快,成为牵动有力的核心企业群。规模以上企业不断壮大,有些企业已在省外各地拓展市场。

  与此同时,区内的工业企业正在利用区位、环境、产业集聚等优势,积极开拓物流、房地产、信息等三产服务业。呈现出新的产业特色。

  经济发展亮点多多,催生着新的发展机遇,这四大优势为北林区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

  一条主线:构建富裕和谐北林

  在市区内,如厕难使平房居民饱受困扰,针对这一问题,2005年,北林区投资30万元对居民区的35座严重老化公厕进行维修,同时还建设10座新公厕。现在,北林还将社区内的35条沙石次干路整修一新。2005年,北林区开通了39条通往乡村的公共汽车,280余公里的通村公路陆续开工建设,农民进城再也不犯难了。

  “饮水难”是农村多年之痒。北林区投资在永安满族镇厢黄五村打井,村民当年吃上了洁净的自来水,之后,广泛实施的人饮水安全工程,使越来越多的农民都能吃上自来水。

  “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公共服务,大力发展社会事业”。

  这句话已成为这个区构建和谐北林的关键词。

  区委书记王振刚在党代会的报告中,对“积极参与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用了很大篇幅来说明。从“依市兴区”到“积极参与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北林区的态度更加积极、务实。

  按照市委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总体要求,北林区开始了一系列行动:

  打造城市发展的产业支撑体系,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区域中心城市“卫星镇”建设,创造和谐的发展环境,使北林成为区域中心的“聚集辐射核”,成为牵引城镇化发展和辐射周边区域的“经济增长极”。

 
作者: 魏青波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孙伟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广播、电视新闻
广播新闻 行风热线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