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党代会开创跨越发展新局面专题报道之三
工业经济,我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强势增长极。
到今年11月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37.8亿元,同比增长25.9%;利税实现15.5亿元,同比增加1.98亿元。据有关资料显示,到今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利税分别实现39.7亿元、16亿元,比2000年增加1.9倍和2.7倍。6年来,市本级工业经济几乎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快速发展,到11月底,市本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利税实现1.4亿元和497万元,凸现勃勃的发展活力。
工业经济的高效快速发展,走出了一条符合农区工业化发展的正确道路。撤地设市以来,特别是2002年下半年以来,新一任绥化市委领导班子,立足农区实际,依托资源优势上项目,依托农业办工业,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农区工业化、城乡一体化,坚持以工带农,以农促工,工农互补,城乡联动,不断激发农区活力,放大农区优势;强力坚持以项目开发建设为牵动的发展工业经济的战略,强化项目观念,实施项目牵动,打造项目优势,把项目开发建设作为抓产业、抓财源、抓发展的重要突破口,连续不断地精心组织项目开发建设,形成了外来投资持续进入、产业化项目集群发展、经济增长点连续增加的态势;主攻以玉米为重点的大宗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形成了几条具有强牵动力的、产业关联度较高、市场影响力较强的产业发展链条,农区产业化、工业化之路越走越宽,走出了农区工业经济跨越发展的创新模式。
农区工业化,重塑了绥化工业经济的骨骼,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方向标”,以食品工业为主导,以医药、化工、纺织、机械工业为支柱,“1+4”式的绥化现代工业框架初具规模,“玉米王”、“乳老大”领跑全省,“药小二”、“亚麻弟”也在全省工业经济“大家族”中颇具影响力。目前,全市年加工玉米、水稻、大豆、鲜奶、生猪能力分别达到了250万吨、70万吨、35万吨、55万吨和300万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已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
项目开发建设,是工业经济成为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强势增长极的最具活力的“推动器”。6年来,特别是2002年以来,全市开工建设投资超千万元项目403个,超亿元项目59个,累计完成投资168亿元,建成投产项目281个,与前一个五年相比,分别增长4倍、6倍、5倍和6倍。项目开发建设打造了一处处沸腾的工业经济园区,也牵动绥化原有工业“骨骼”长出新的“肌肉”,流淌着新鲜的“血液”,活力无限。特别是通过租壳买瓤、破产重组、嫁接改造、整体出售等改革改造方式,走以资源换资本、以资产招资金、以存量引增量的发展路子,工业“锈带”成为拉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纽带”。青冈县工业曾经有过辉煌,以原县糖厂为代表的立县国企曾是“青冈制造”的标志。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变化的冲击,停产下马多年。青冈县举全县之力与山东诸城兴贸玉米开发有限公司牵手联姻,合力打造玉米加工业的龙头———青冈龙凤玉米开发有限公司,死企重生。继一期工程后,2004年龙凤公司又投资4.5亿元兴建年综合加工50万吨玉米项目,今年已投产,年加工能力达到100万吨,成为亚洲单厂处理玉米的最大企业。青冈县围绕打造“亚洲玉米工业城”扩大玉米系列加工项目建设,去年新建了8个玉米产业化加工项目,总投资规模达10.5亿元,仅龙凤公司就计划投资8.8亿元。青冈县将以龙凤玉米工业园为平台,放大其辐射力,将玉米从梢到根吃干榨尽,建设以玉米秸秆、粒、瓤、穗条为原料的系列精深加工项目集群,不断拉长产业链条。这些项目全部达产后,青冈玉米产业可创产值18亿元,利税可达1.1亿元,再造一个县财政。
项目开发建设吸引了国内外一批知名企业集团纷纷落户绥化,内蒙古伊利来了,山东诸城兴贸来了,浙江环宇来了,广东天农来了,农垦北大荒来了………放大了绥化工业经济发展的强势,提升了绥化工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强了绥化工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绥化工业,与大企业集团牵手,逐渐培育出“工业巨子”。2001年6月,内蒙古伊利集团落户肇东,5年间为肇东创税近亿元。去年6月,肇东市政府与伊利集团签约合作,投资3.8亿元建设年产30万吨液体奶项目,今年可投产。去年11月27日至12月2日,市委书记胡世英带队到伊利集团总部,表示绥化要举全市之力加快奶源基地建设,支持30万吨液体奶项目。我市计划到2010年奶牛存栏达到40万头。
依托经济开发区打造工业经济群,依托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工业项目区,依托具有地域特色、资源优势和发展强势放大工业经济园区,成为我市工业经济发展新走势,培育做强了工业经济发展业态。2002年9月,我市工业经济开发区开始建设,2005年12月8日被正式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春华秋实,五载冬夏,经济开发区规划了16.5平方公里的发展区域,划分了医药食品、机械电子、轻工纺织、办公生活服务、商贸物流、建材制造6个园区。截至目前,已有30户企业入区,总投资20亿元,18个工业项目投产运营。到11月末,经济开发区工业企业实现产值3.1557亿元,实现利税1106万元,成为市本级工业经济发展的优势平台。到今年底,经济开发区工业企业可实现产值5亿元,销售收入4.03亿元,利税153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52%、204%和108%。肇东、安达已成为哈大齐工业走廊上两颗璀璨的明星,肇东项目区已入驻企业11个,安达项目区入区项目17个,总投资达28亿多元,形成了乳业、化工、粮食生化等工业群体,成为工业强市。两市都进入2006年度全国中小城市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市行列。市本级中小企业园区建设迅速,已入驻和拟开工建设项目8个,投资总额可达1.5亿元。北林区以东富工业经济园区为平台,入区企业4户,有4个项目将陆续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可实现产值1.6亿元,实现利税2000多万元。2004年,庆安县被农业部批准为国家级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入驻企业近60户,其中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5个,形成了药、酒、米、木、建材5个产业链条,放大了“药都”、“酒都”、“米都”的发展规模,扩大了“中国绿色食品之乡”的影响力和引资吸引力。兰西县依托“中国亚麻之乡”的资源优势,积极发展“蜂群”式亚麻加工经济群体,被国家发改委、国家纺织工业协会授予“中国亚麻纺编织名城”称号,亚麻经济形成了纺纱4.3万锭、织布2300万延长米, 亚麻制品年生产能力达630万套(件),各类亚麻加工企业达350多家。贫县明水发扬契而不舍精神创造引资发展工业经济的优势,不断做大三精工业园和格林工业园。有一次,县委正召开常委会,从哈尔滨传来消息:与哈药集团三精药业进一步洽谈合作因具体细节谈不下去了。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马上休会,奔赴哈市与三精药业高层进行商谈。真诚感动了哈药人,双方都做出了让步,深层次合作从2004年起扩大了层面。两三年来,三精药业在明水连续投资3亿多元,形成了产销一体的医药产业发展格局,全部项目达产后产值可达到10亿元左右。2004年1月12日,明水与浙江温州环宇集团签约,投资1.2亿元建设30万吨玉米淀粉加工项目,从接洽到正式签约,前后只用33天。项目当年投产见效,创造了“格林童话”,被喻为“明水的温州速度”。格林粮食开发有限公司在明水不断追加投资,继30万吨玉米淀粉加工项目后,又有5万吨谷氨酸、淀粉糖、复合肥等项目运营或投产,格林工业园区初有模样。据介绍,明水两大工业园区的项目全部达产达效后,产值可达30亿元。
引资项目落户绥化,也给原有工业企业带来了先进的经营、管理的理念和模式,促进了工业经济的产权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提升了工业经济效益。八一厂资产与土地使用权成功拍卖,改制后组建了八一龙江齿轮公司在经济开发区建设新厂,不久可竣工。像成福集团等民营企业显现旺盛生命力。工业科技创新和品牌培育增强了企业市场竞争实力。仅今年上半年,我市就申报了省科技创新项目18项,争取资金11.5亿元;为9户企业申报了省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2118万元。龙桂制药公司开发的新产品盐酸曲马多缓释片被确定为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以寒地黑土品牌的统领,使用其标志的产品达8大类80多种,天赐康、沃必达、冰花、信丰等16个商标获省著名商标。近两三年,我市工业经济质量效益增长速度走出徘徊不前的境遇,位居全省前列,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势头,实现了经济发展的“拐点”。
雄关漫道,从头越。绥化工业经济已不再“小家碧玉”式轻吟“摇蓝曲”,正站在新时代发展的潮头,高歌一曲“大河向东流”,提速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