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绥化12月11日电庆安县在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中,采取超常规打法,创优政策环境、载体环境和服务环境,实行重奖激励、包抓包扶和兴办专业市场等政策,使全县非公有制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到今年末,非公有制经济可实现产值7.5亿元,实现税收4300万元,占全口径财政收入的49.1%。
制定切实可行的扶持办法,靠优惠政策打造“洼地”效应。这个县在制定了一系列招商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又出台了《庆安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优惠政策》,在市场准入、经营范围、从业条件等方面更加放开,吸引了更多企业来庆安投资。重奖激励政策。从2004年开始,这个县推行非公有制企业纳税奖励制,对纳税超50万元以上的企业,按纳税总额的20%予以奖励。截至目前,已有43户非公有制企业受到重奖,奖金总额超过500万元。
这个县还制定了县领导包抓包扶政策。即对重点行业实行县级领导包抓制,实行一个行业、一个协会、一个班子、一个推进机制、一个保障机制,共同推进产业,全县非公有制经济有了迅猛发展,已形成了米业、酒业、建材业等5大支柱产业,米业企业已经发展到204户,水稻年加工能力达到218万吨,并拥有庆鑫、庆翔、双洁、七河源、青清、铁丰、龙龟等7个注册商标,除铁丰和青清外,都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标志;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的药品生产企业两户,酒业企业发展到14户,木业企业发展到83户,建材业企业发展到43户。
创优载体环境,鼓励兴办专业市场。目前,全县已建成绿色特色食品批发市场、建材批发市场、大米交易市场、生产资料市场、种子市场、木材市场等大型专业批发市场8处,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拓展了空间。同时,这个县开辟外埠市场。与四川邛崃、山东寿光、黑河爱辉等结为友好市县,与北京朝阳区工商局结成友好关系,为企业拓展域外市场创造了良好机遇。依靠“绿节”载体,炒热叫响了庆安,让绿色庆安走向了世界。三届“绿节”共引进项目135项,涉及非公有制经济项目97项,签约总额突破15亿元,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了商机。在创建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开辟经济开发小区、兴建各类专业市场的同时,为全县2.4万多人提供了就业机会,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