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农业新闻 正文
玉米:青冈的金色产业
http://suihua.dbw.cn   2006-12-11 10:07:00

  青冈的玉米产业经过几年的集群式发展,已成为了青冈的一大擎天产业,成为农民致富的“金色希望”。

  订单农业乐农家

  曾几何时,玉米为青冈带来了迷茫。由于没有产业做支撑,农民种植玉米是产量高了价就低,价高了产量又低,一年到头根本剩不下几个钱,只剩下锻炼身体。

  2003年,青冈县立足县情提出了建设亚洲玉米工业城的奋斗目标。几年来,青冈县围绕玉米加工,筑牢了产业链条,为农民粮食销售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仅2005年,由龙凤玉米公司、中和天成公司等企业兴建的8个加工项目,就可实现总产值18亿元,利税1.1亿元;拉动运输业年创收1.5亿元,安置就业6000多人。随着玉米产业化项目的集群式发展,青冈玉米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而企业为了保证加工原料的供应,年初就与农民签订玉米购销合同,农民种粮再也不愁销了。芦河镇先锋村李国富笑着对笔者说:“今年我种了100多亩玉米,全部与龙凤公司签订了合同。以前我们农民种玉米没人收,就是有人收价格也便宜,如今好了,龙凤公司与农户签订合同,价格比市场价要高出2分钱,现在我是多少都敢种了,订单农业真是乐坏了我们农民。”

  农业科技促增效

  几年来,青冈县把科技兴农作为提质增效的第一要务,他们把校县共建、科技示范园区、农技推广中心和科技协会作为农技推广和应用的有效载体,向农业注入了科技含量,实现了低投入高产出促农增收的目标。由于科技含量的提高,今年全县玉米亩均可增产50公斤,全县140多万亩玉米增产7000万公斤。

  今年以来,青冈县把农业课堂设在了田间地头,在春、夏、秋三个季节,组织农民参观田间展览,使农民直观地看到科技所发挥出的巨大作用。新村乡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农民王耀军说:“我种了一辈子地,以前种地就是‘一靠政策、二靠天、三靠美国老二氨’。现在通过参观这一比,使我们看到了科技才能使我们增收,我看这三靠应该改为‘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勤劳。”

  农闲时节副业多

  笔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个现象,在农闲时节走进青冈县各村屯却看不到几个“闲人”。随行的农委副主任李海看着笔者疑惑的目光,笑着介绍说:“以前农闲时节农民没事干,聚到一起不是侃大山就是玩麻将,现在农民可没这个时间了。仅利用玉米的皮、叶、芯这些以前没用的东西就搞起了多项副业,现在农民都在家里挣‘外快’呢!”在德胜草柳工艺品公司,技术人员正在培训农民用玉米皮编织工艺品。这个公司的经理闫波介绍说:“现在用玉米皮编织的小筐等工艺品很受外国人欢迎,产品供不应求。青冈每年种植玉米都在140万亩左右,一亩玉米可出50公斤玉米皮,农户每纺一公斤平均按4元计算,那么一亩就可收入200元,140万亩则可收入2.8亿元。”

  据了解,玉米在青冈可是一个“宝”。除了用玉米皮纺绳做工艺品外,青冈还利用玉米芯生产糠醛、用玉米秸秆加工饲料……每年仅这几项就可促进农民增收1亿多元。

 
作者: 王天微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孙伟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广播、电视新闻
广播新闻 行风热线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