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科教新闻 正文
让乡亲们过得更幸福
http://suihua.dbw.cn   2006-11-29 09:27:40

  “黄牛拉车劲不松”,这是乡亲们称赞他的话。张宪民,庆安县发展乡发展村党支部书记。任职4年来,他带领乡亲们把一个“老疙瘩”村变成了呼兰河北岸有名的富裕村。去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3630元;有线电视入户率达100%;程控电话和手机入户率达120%,村民住房砖瓦化率达64%。

  在农村长大的张宪民和乡亲们有着纯朴的乡情,让家乡父老过上好日子是他的心愿。2002年8月份,他担任村党支部书记,自打那,他就立下恒心:要让村民走上富路。

  庄户人种地“死了手”,几十年来就是旱田一口咬,玉米、大豆、杂粮老三样,没人敢越“雷池”。张宪民查阅了村里所处的积温带和水源后,引导乡亲们种植水稻。可习惯了传统种植的村民们心里不托底,都怕“崴”进去,张宪民就在自家地里带头旱改水30亩,给乡亲们打样。2003年,水稻取得了好收成,乡亲们看在眼里,来了劲头,都来张家讨教。今年,全村已发展水田3553亩,大米“走进”了寻常农家,改掉了几十年吃大米要用大豆换的历史。村民乐呵呵地说:“种水稻真不赖,一公顷水稻顶上种三公顷旱田的收成。”家家都看上了眼,准备着明年大干。

  为加快村民致富的步伐,张宪民又看好了种植大麻这一来钱道。他在考察市场时发现,大麻种植增收快,作为纺织服装的原料,每公顷地种植大麻纯效益可达5000多元,是种旱田的两倍。张宪民带领村干部们挨家挨户帮着乡亲们算对比效益账,截至目前,已落实面积1200亩。

  仅依靠调整种植结构致富还是有限的,“鼓捣”农民走多种经营路,另辟一条发家路,让五谷杂粮变钱。技能培训,大王传经,让这里的村民眼前一亮。豆腐坊、小酒坊、编织、养鹿、养羊遍地开花。“梁老五”小烧每公斤卖到了20元,村民孙志仅靠鹿茸销售年增收7000多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更给乡亲们插上了致富的翅膀,走出山村出劳务,走出国门挣“外快”,走进城市当“市民”,小村沸腾了。发展村建立在外地务工能人档案,摸准“牵线能人”,为村民找“钱串”。张宪民忙于其中,村里先后在县外建立劳务基地4处,村民外出打工走出了国门,到日本、韩国;国内的在上海和成都、杭州从事烤大饼、建筑施工、餐饮商服行业。村民刘志在成都烤大饼年纯收入40多万元,还引带出20多名村民去成都就业;村民刘长双通过自己在日本的劳务关系,将5名村民带到日本打工,目前在日本打工人数达到15人。

  建设美好家园是发展村人的心愿。投资15万元,路平,树绿,村美,34.5公里榆树墙像一条“绿色锦缎”环绕小村,红砖砌就的硬质边沟,白色拱形小桥流水,砖瓦房衬映,一幅新农村的美景让村民们享受着幸福。

  张宪民,这位村党支部书记,在为乡亲过得好的大路上,满怀信心地继续领跑。

 
作者: 兰亚军 肖广平 马治民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孙伟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广播、电视新闻
广播新闻 行风热线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