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奎县科技兴农纪事
望奎县建立核心示范基地,采取技术指导入户、技术培训入户、信息服务入户等措施,带动广大农民致富,实现农民和科技“零距离”接触。
“零距离”培训手把手
今年5月,火箭乡白三村农民王文志的大棚黄瓜出现了死秧现象,他拨通了县农业专家的科技110热线,按照专家的指导,他用植物疫苗技术使瓜秧起死回生,结出了无公害黄瓜,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增加了产量。他高兴地说:“有了科技热线的直接咨询,我发展棚室经济心里有了底,干起来更有劲了!”在望奎县像王文志这样享受“零距离”培训指导的农户达3万多户。
技术指导员,农民亲切地称他们为“科技保姆”。为了架起科技与农民生产联系的桥梁,这个县在全县招聘了45名技术指导员,为农民提供农业科技服务、销售信息,实行技术指导首问制。先锋镇农民李玉全说,他家种植的20多亩水稻发现卷叶的毛病,他赶紧请技术指导员检查秧苗症状,按照指导员的交代喷洒了药物,水稻的病症解除了。
示范户成“科技二传手”
7月中旬,县农技推广中心的科技人员深入到全县15个乡镇农业示范园区和4个标志性示范工程基地,为示范基地的农户解决农作物田间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完善县、乡、村三级推广服务网络,通过技术员包户、示范户带动的主体模式逐户培训。核心示范户的示范基地实行“五统一”模式,即统一实行玉米深松整地、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提质增效标准化栽培、玉米催芽坐水机播、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并对示范户建档立卡,登记造册,使他们成为农业技术入户示范户、农业信息发布基地户,成为农技推广“二传手”。
农技协会“抱团”闯市场
农民的种植传统往往是单打独斗,追着市场的脚步发展种植、养殖业。搞什么效益高,怎么搞能致富,生产的产品卖给谁?这是困扰农民的三大难题,也是培育新型农民的关键所在。这个县积极引导扶持农户加入各类农合组织,依托合作组织实施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同时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全方位服务,降低农户增收风险,“抱团”面对市场的挑战。截至目前,全县围绕生猪、大鹅、马铃薯等主导产业发展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364个,入会会员达1.1万人,带动农户2.3万户。
火箭乡厢兰三村笼养蛋鸡协会通过互联网查询养殖技术和鲜蛋的行情,联系外地客商,成功地将哈尔滨的客商引到该村,设立了鲜蛋收购点,价格每公斤比当地高0.10元,提高了养鸡的利润。几年来,该村超千只养鸡户达31户,养蛋鸡4.8万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