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西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侧记
要富裕农民,增加农民收入,出路在哪里?兰西坚持内转外移并举,规模效益并重,积极内转外输农村富余劳动力,使农民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渠道,并正以星火燎原之势迅速扩展。仅年初到现在就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6.8万人,实现创收1.8亿元。
这个县立足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充分发挥亚麻、民猪、绿特色等产业牵动效应,亚麻产业形成了以亚麻编织、纺织、缝纫、机械保全为主的“兰西纺织工”品牌,加快了兰西县劳动力转移向就业型、技能型、管理型的转变,提升了劳务经济的质量和层次。新上亚麻加工企业60多家,其中绿地集团25万套汽车坐垫、朝阳公司100台织机等24个项目,就新增就业1.2万人,出现了兰西麻纺工供不应求的局面。一些企业还把车间下移,积极与农民工对接,使农民工不出家门就能打工赚钱。康荣乡荣岗村刘云花在家里为县里亚麻企业编织亚麻汽车坐垫,每月足不出户就能赚到500多元。同时,新企望公司、荣达禽业等企业,拉动社会就业2000余人。仅落户康荣乡荣岗村投资1.11亿元的东金集团鲜食玉米生产项目,就使荣岗村富余劳动力劳务收入达400万元。
这个县重新认证了17家“阳光工程”培训基地,确定16个实训基地,采取校企联合、校校联合等方法,针对不同知识层面的农民工进行培训,并以“阳光工程大篷车”的培训形式,深入乡村和农户家中,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整村整屯培训。同时,还根据用工需要,有针对性地开辟培训课程,做到农民缺啥就补啥,市场需要啥就学啥,并向农民工发了《兰西县麻纺工培训教材》和《进城务工指导手册》,建立了农民工培训台账8247份,转移就业台账7620份。仅以“阳光工程大篷车”的形式培训就达200场次,入户指导800户次,培训农民4500人,经过培训后,农民工就业率在90%以上。
农民工外出淘金,最难的是信息不灵。2002年开始,兰西就把劳动力转移当作全县“一号工程”来抓,县、乡、村层层成立组织,设定专人负责,实现了管理网络化。同时积极引导、扶持各类劳务能人和中介组织,使全县劳务能人达到270人,各类中介组织54个,带动劳动力转移2.4万人。临江镇富合村张喜才靠亲属联系到俄罗斯做电焊工人,由于效益好,在他的联络和带动下,又有11人远赴俄罗斯,月工资1800元。几年下来,每个人的收入都超过10万元。北安乡农民贾玉国带领近20人在俄罗斯种菜,赚回了近100万元的劳务款。这个县积极拓展外埠基地,目前已在江苏昆山、无锡等地拓展外埠基地247个,仅江苏、浙江等省外大规模大纺织基地就有16家,转移劳动力近万人,河南商丘打制活动板房、大庆物探公司等也吸纳劳动力近万人,使兰西的专业打工屯就出现86个。
为了保障农民在外打工的合法权益,兰西县还组织相关部门帮助农民工签订劳动用工合同,并设立了法律咨询电话,解答农民工咨询问题近千个,受理解决维权案件3起,涉及金额100多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