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达市先源乡发展奶牛产业致富纪事
今年“七一”前夕,“中国奶牛之乡”安达又获殊荣:先源乡党委被授予“全国优秀基层党组织”称号,这是我市唯一的殊荣。
“中国黑白花”,安达优质奶牛的美誉。伴随“花开花落”,作为安达市奶牛业代表的先源乡,也曾“枯萎”一时,奶牛存栏最低年份只有八九千头。
让“中国黑白花”盛开37万亩草场,是2001年新一届先源乡党委班子的梦想。5年转瞬即逝,草场上“黑白花”又成“花海”。到2005年底,先源乡奶牛存栏达16166头,今年已新增1369头,奔向1.8万头目标!市乡联手引来国内知名乳业加工企业———杭州贝因美公司,飘香的牛奶流淌出诱人心醉的钱票子。先源乡农民人均收入一下蹿到3861元,比上年增长了5.7%,成了安达市第一富乡。
先源乡党委书记闫斌总说这样一句话:头顶牛角往前闯,拽牢牛尾奔小康!这是先源乡党委班子带领农民养牛致富的真实生动写照。
新官上任,闫斌的眼睛盯住了这里盛产世界闻名的羊草粗蛋白含量极高的草场,一股“牛气”荡然而生。闫斌和党政班子成员一头扎进农民的牛棚、牧场,倾听奶农“翻苦肠”,踩着牛粪和农民共同探求“黑白花”重新盛开的源头。一连多天的思索,洋洋数千言的《振兴奶牛业的几点探索》出炉,绘制了先源乡奶牛业发展的新蓝图。
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饲养,拉开了先源乡奶牛业发展的新帷幕。在友谊、红星两个奶牛养殖专业村的基础上,沿境内明沈公路两侧废弃地设计了万米“奶牛养殖带”,占地100万平方米,集中养奶牛1万头,打造奶源的“航母”。通过政策吸引和环境优化,吸纳乡内外民间资本汇聚,共同培植“黑白花”生长基地。
2003年8月,“奶牛养殖带”一期工程启动,奶牛标准化饲养示范区初战告捷,引进乡内外奶牛养殖大户60家,占地37万平方米,计划饲养奶牛2000头,入区户每家投资都在50万元以上。2004年8月,入栏奶牛达千头。示范区标准相当的高,连中日合作JICA项目的日本专家都直挑大拇指。
先源乡党委还十分注重做足“牛前”和“牛后”文章:按《草原条例》实行草原禁牧,专门计划了1.3万亩青贮玉米种植面积;与东北林业大学大庆生物技术研究所合作,建设了年处理牛粪便8万吨的加工项目,变废为宝,人牛分居的环境得到洁净,又培肥了地力,增加了收益。
党委“牵牛”前头走,支部和党员养牛有劲头,招商养牛育壮“黑白花”。青龙河村党支部从大庆引来客商建起一座奶牛庄园,饲养奶牛384头;八里岗村党支部从哈尔宾引来客商建起奶牛场,当年购进优质奶牛150头;农民党员投资65万元入驻示范区,建成饲养40头奶牛的牧场,安装了自动饮水设备,建起4个青贮窖,购置了一套青贮加工机械。“牛”劲十足,发了牛财。
“第一车间”在放大,先源乡发展奶牛业的思路也在延伸。
要想抵住市场风浪,稳发牛财,必须走产业化发展之路。在伊利、蒙牛抢占市场滩头之时,先源乡党委班子也闻风而动,依托安达市委、市政府的鼎力支持和全市大招商引资政策、环境的魅力,向境外乳业龙头抛去了“红绣球”。
原来先源乡有个民营乳业公司———龙福乳业公司,因为规格小、技术落后,已搁浅多年。而此时,美丽的西子湖畔,杭州贝因美科工贸股份有限公司也在寻求优质的奶源基地。闫斌等人三次南下抛出“橄榄枝”,立即得到贝因美的青睐,双方一拍即合,市场名牌与优质基地联姻,共同打造“中国下一代体魄和智能”。2005年7月,黑龙江贝因美乳业公司成立,一期投资6000万元,计划年生产1万吨婴童乳品,8月份进驻龙福,正式生产不到一个季度就创税200多万元,令人称赞。携手共赢,贝因美与安达市政府签订大开发协议,今年拟投资3.2亿元在哈大齐工业走廊安达工业开发区建一处占地3万平方米、年加工10万吨干粉的乳品工业园。
先源乡农民背靠“贝因美”这棵大树,积极乘凉。去年11月27日,贝因美乳业公司总经理范福忠在与养牛户洽谈会上郑重承诺:贝因美公司鲜奶收购价永远高于当地市场价格。每公斤鲜奶由1.50元升至1.70元,现如今已飙升至2元。
尝到贝因美带来的甜头,先源乡党委班子又琢磨新的工业项目,加大了与奶牛产业紧密相关产业的引资力度,拉长了奶牛产业化链条。从哈尔滨引来了劳利乳品机械加工项目,为贝因美配套服务,投资1000万元。计划把乡内几家运输企业和大户整合成一个物流集团公司,承担乳品、食品等产品营运业务。
新农村发展建设,给先源乡党委和村党支部的工作带来了新课题,需求创新的工作思维和方式,才能更有效地带动村民致富。乡党委班子成员深入到友谊村与党员、养奶牛户进行产业发展探讨,寻找奶源基地做大做强的切入点和节点,提升市场运营质量的标准。经过几个月的运作,一个以党支部为核心、党员为骨干的奶牛协会成立了,会员179人,饲养奶牛1631头。对外,协会负责会员的鲜奶出售价格洽谈、质量标准等;对内按章程进行“党引导、民组织、民管理、民受益”运行。对上可与政府及相关部门对话,对下约束会员实行标准化饲养奶牛,提供系统的技术服务等,提供一流的鲜奶。协会在奶牛业发展中发挥威力;协调奶价,红光屯一年就多收入10多万元;协会统一购买饲料,每个会员少支出1500多元。
协会有了,还引导成立了34家股份公司,都是党员担纲挑头。三岔河村党员李汉武带动8户农民,股份制养牛68头,27口人,人均收入8363元,比全乡人均收入高出两倍。
凡是与奶牛、养奶牛户有关的生产、生活难题,乡党委、村党支部都在最短的时间里解决。过去用电一度快一元了,乡党委争取了计划外资金150万元,改造电路,降到0.47元。二龙山村引嫩大桥告危,乡党委派人跑水务局请求支持,建起新桥……一笔笔,一幕幕,老百姓都记在心里,铭记不忘。闫斌说,为老百姓办一件好事,他们会念叨一辈子“共产党好!”
“黑白花”开党旗艳,奶牛背上的党旗“红”全国。近几年,先源乡先后获国家、省、市级16项荣誉称号。但这些比起百姓富裕和农民认可,都是点滴,永远的光荣和梦想是草原盛开“黑白花”,百姓生活像“芝麻开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