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福乡民权村。
北林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之一。
8月23日,记者沿着刚修完的白色路面来到这个村。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这个村比较富裕,村民住房砖瓦化率高达98%;全村800多户,有小四轮600多台,80马力以上的大型农机7台套,就连种土豆、起土豆这样的农活也用机械完成;电话已普及,有40多家农户还有电脑。
村集体经济也不错,无外债,有少量存款,有债权近百万元。
说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任职多年的老支书齐殿才一脸的兴奋,他说,我们重点抓了下面几件事:突破难点、整治环境。
农村的脏、乱、差是制约村容整洁的瓶颈,于是,民权村从治理卫生环境入手,在市水务局、交通局等部门的帮助下,村上从集体积累中拿出15万元,修建宽3.5米的白色路面13公里,栽护村林2800棵,垃圾柴粪出村,庭院整洁。
主攻重点,发展经济。无工不富,目前民权村已有大米加工、木材加工、马铃薯经销公司等几家私营企业,就地转移劳动力100多人。属于村集体的农机公司,实行单车核算,今年可纯挣4万元。招商引资,引进一户年加工玉米方便面10000吨的企业,目前征地工作已完成,正在审批。组织劳务输出,有近1000人常年在外打工,每人平均年收入7000—10000元。面向市场,优化种植结构,增加了马铃薯、瓜菜、大棚的面积。抓关节点,提高农民素质。在乡政府统一组织下实施科技入户工程,提高农民素质,把农业增产增收的着力点转到依靠科技进步上来,组织农民按标准化生产,今年按照乡里统一安排建一处高蛋白大豆园区。
近几年民权村通过集中办班、依托乡政府和市、区劳动部门培训机构,组织农民进行农业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法律和维权知识培训,增强就业和外出务工能力,涌现出一批能工巧匠,有几位到上海务工,还当上了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通过培训,农民的信息意识明显增强了,前几天一位农民得到信息把自家土豆运到重庆,每公斤卖出1.60元。走在民权村的小路上,看到村民们自信的笑容,我感到他们已迈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坚实的第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