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时政新闻 正文
绥棱精心编织科技富农网
http://suihua.dbw.cn   2006-08-17 09:13:08

  东北网绥化8月17日电进入7月份以来,绥棱县连绵多雨,持续低温,水稻、大豆等病虫害席卷而来。面对汛情和病虫害,这个县县乡村屯“四位一体”的农技服务网络和各有专长的“绿色医生”彰显出了农技改革的直接效果。

  绥棱县是全省水稻、大豆主产区,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县,由于多方面原因,病虫害易发频发。特别是去年,由于技术力量弱化,服务手段落后,致使80万亩良田受到大豆菌核病和水稻稻瘟病的侵袭,损失惨重。惨痛的教训让农技人员看到原有的农技推广体系已不能完全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今年年初,这个县通过推行“优化县级、强化区域、完善村屯”的办法,构建起了县乡村屯“四位一体”的服务网络。从农作物种植特点出发,按照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及地理位置,跨乡镇建立了重点研究水稻、大豆、瓜菜的3个农业技术推广区域中心站,将整个工作重心和力量下移到基层一线,为广大农民提供最直接有效的农技指导。

  双岔河镇双兴村11组村民孔祥东家去年的15亩水稻受天气、品种和用药不及时因素影响得了稻穗茎瘟,减产4成。今年7月份以来,又是持续阴雨,正在他心有余悸之时,负责研究水稻生产的阁山区域中心站的技术人员已经进入他家的稻田进行“会诊”,并开出了“药方”。老孔要做的就是照“方”抓药,照“方”配药。针对可能出现的病虫害,各区域中心站的技术人员提早进入田间地头,对农户进行了面对面的培训,指导防病防灾,适时用药灭病,并建立了包户、包田间、包地块、一级包一级的严密包防措施和连片联防的防治方式。

  过去的农技推广工作由于人员都集中在县里,虽说年年都下乡指导,但是全县11个乡镇面广点多,指导工作也仅仅是到乡进村,而且指导内容笼统泛泛,缺少实际的指导性和操作性。这项农技体系改革不仅解决了人浮于事、服务质量较差、服务水平不高的问题,实现了对农民增收的有效指导,也使广大科技人员有了用武之地,增强了基层一线队伍的力量,解决了科技入田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同时,还以村为单位建立了76个农业技术推广协会,统一组织品种选用、防病灭虫、用药配药、新品种试验示范等农业科技推广活动。以屯为单位建立了由村委会把关、区域中心站考核确定的科技示范户,并通过各级农业专家、区域中心站农技人员与科技示范户建立包扶关系,使科技示范户成为农业新技术的辐射点。科技示范户还可以优先承包村里一定的机动地,用于试验示范项目的落实。如今,全县307户科技示范户已经成为一支生产生活于农民中间、常驻农村不走的新型科技服务队。

  此次改革在机制建设上,推行死编活人、竞聘上岗、合同管理、工资活发。县里对区域中心站实行垂直管理,所在乡镇协管,解决了都管又都不管的难题。此次农业技术推广改革注重长效机制建设,靠政策激励调动了广大农技推广人员的工作主动性,靠严格的内部管理确保每名农技推广人员都发挥作用,突出服务农业这一主攻方向,让农民得到实惠。

 
作者: 伊虹 卢晓波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孙伟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广播、电视新闻
广播新闻 行风热线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