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绥化8月11日电8月5日,坐落在肇东市的黑龙江省水利技校校长刘彦君接到该校2004级毕业生李泽豪从浙江打来的电话,他已经在浙江奉化欣辉制冷有限公司工作,岗位是操作数控机床,月工资2000多元。
公司为新去的员工办理了养老和医疗保险,并可把户口迁至浙江。像李泽豪一样,今年该校161名毕业生已全部走上了浙江、广东、青岛等地企业工作,成为新一代产业技术工人。近年来,这个市在引导农村劳动力跨地区转移中,切实抓好输出前技能培训,有针对性地开办各类专业性技能培训班,让外出务工的农民掌握一技之长,变体力型输出为技术型输出,初步形成了数控、汽修、焊工三大特色品牌和优势专业。去年,全市劳务输出13.8万人,实现收入4.6亿元,务工收入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亮点。市有关部门经过认真的市场调查发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缺乏技术工人。而肇东市除拥有近18万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外,每年未升入高中的初中毕业生就有近5000名,具有充足的人力资源,发展职业教育前景广阔。黑龙江省水利技校抓住契机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教育。他们采取校校联合办学模式,先后与青岛黄海学院、青岛开发区博大科技学校、大连市机械工业技术学校达成联合办学协议。毕业后,由联办学校负责安置工作,实现就业的学生可将户口迁至工作城市,实现“技术移民”。
据了解,在黑龙江省水利技校学习的学生即在肇东市企业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登记养老保险关系。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享受国家规定的养老保险待遇。学校培养出的能力强、能掌握新技术、会操作现代化设备的技术工人普遍受到企业的欢迎,不少企业直接向学校发“人才订单”,签订了《校企合作培养技工协议书》,并按企业的要求进行教学。今年,澳柯玛集团与技校签了用工36人的协议,企业承担每人每年2800元的学费。公司负责人说:“我们不缺劳动力,但企业不是码头,光有力气是不行的,我们迫切需要的是既有知识又有一技之长的现代技术工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