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海伦正扎实稳步推进,别具特色,富有创造性,很有创新。全力发展农业生产,通过增收项目来夯实新农村建设实力,这是海伦市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主旋律。
全市调整了农村的产业结构,将大豆种植面积压缩到160万亩。通过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模式来提升优质粮食的比重;根据市场行情和龙头企业的需求及效益增长因素,增加了玉米、水稻、马铃薯和甜菜的种植面积,分别达到了120万亩、35万亩、50万亩和12万亩;特色经济作物发展更是异军突起,种植面积达到28万亩,大有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或一村多品的态势。
据了解,今年海伦市甜菜生产可增加农民收入近4000万元。特色产业经济拓展了农民增收渠道,也使村集体经济增长势头大有恢复。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高歌猛进,打造更具活力的发展空间。今年海伦市通乡通村公路194.1公里,已全面启动,提速建设,全市农村改造中小学危房47个,建筑面积34400平方米,总投资达2071万元,从5月初已全面铺开。对农村9处卫生院进行新建、改建和扩建,到10月1日前将全部竣工交付使用。积极争取资金进行扶贫开发,用于新农村建设。目前已有专项扶贫、农业开发、农民工培训等项目资金启动,解决了农民用水难、行路难、住房难、看病难等问题。今年海伦市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达39.4万人。海伦市今年植树造林以四旁绿化为主线,全市村屯绿化面积达2万亩,实现四旁绿化的村屯占总量的37.1%,伦河镇、海兴镇和长发乡长建村等已达到全封闭绿化效果。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探索新农村的民主管理新机制,海伦市新农村建设别有洞天。
海伦市通过发展引领型、发展型、民主型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育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主任成为“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产业带头人,使村级班子在新农村建设中更具号召力和影响力,建设活力倍增。结合“一事一议”制度,海伦市在农村民主管理进程中创新定位议事主体,从经济联合体中确定村民代表,提出议事议题,由村民代表票决后向全村公示,由村委会执行。再由村民代表中选出村务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实施有效的议事监督,一旦发现议事执行中有问题,监督小组有权进行集体质询,化解了议难、行难等问题,规范了村级事务的民主管理机制。目前,海伦市由村党支部书记或村民委主任领办创办的各类经济合作组织、协会60多个,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引路人。伦河镇西伦村党支部书记甄土玖领办的水稻生产联合体引带农户170户,发展水稻7500亩,年产值600万元,纯效益达340万元,户均收入2万元。小荷已露尖尖角,更有风景在后头。
海伦市新农村建设犹如一台长剧,刚刚拉开序幕,高潮尽在迭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