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文体新闻 正文
乔淑云,大爱无限
http://suihua.dbw.cn   2006-07-13 10:24:26

  去年8月,明水县树人乡对面村李大个屯周连霞收到了四川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她抱着母亲流下了幸福而感激的热泪。她深知是母亲乔淑云无私的爱使她美梦成真。

  从周连霞记事开始,父亲就体弱多病,后来又患腰间盘突出,干不了重活,母亲乔淑云便于工作一个人挑起了生活的重担与辛酸。八岁那年,当别人家的孩子都上学时,因为家贫困,周连霞在家牧鹅闲余时就在教室的窗台下站着,脚下垫两块砖头,那时起她学会了诗歌“鹅”。

  有一天,小连霞抱着母亲哭喊着“我要上学……。”怕母亲不答应,小连霞滔滔不绝地把偷听来的课程全背了下来,望着女儿渴求知识的双眸,乔淑云下定了决心。

  第二天一大早小连霞便背上了母亲连夜用旧布块拼凑的书包,拿着东借西凑的学费钱,穿着带补丁的衣裤,兴高采烈地上学了。

  在小连霞升入初中的那年的暑假,体弱多病的父亲患上了腰间盘突出,而这一年周连霞的大妹妹上了小学三年级,小妹妹刚上小学一年级,父亲的突然患病日子雪上加霜一样。三个孩子上学得交900多元。

  开学的前几天晚上,懂事的小连霞试探着问:“妈,我想不念初中了,供两个妹子。”乔淑云含着泪说,妈就是吃不上饭,也要供你念书。

  在读初二时,一次小连霞的数学没考好,回家就不吃饭,就念叨着要不念了,母亲只好放下手中活鼓励她,劝她,给她讲古人刻苦学习的故事,比如李白、岳飞,还有欧阳修的逆境求学故事。第二日当小连霞放学回来时,母亲已经把她在试卷上错的题全都改过来了。“妈,你怎么会这题。”小连霞好奇地问,书桌上多了一个学习的人,多了一份力量,一份动力,一份责任,为了女儿,没念完初中的乔淑云不得不啃起了书本,相伴女儿在求学的路上艰难地跋涉着。

  进入高中,学杂费、食宿费成了大问题,一交就是千余元,哪一年都得3000多元,而且还得少花,可这个家庭能承受住吗?乔淑云又咬了咬牙,还是那句老话,砸锅卖铁也要供三个孩子求学,这时屯子中的一些好心人也在劝乔淑云,孩子也老大不小了,下来干二年活,找个婆家,要个三万四万元的彩礼钱,这日子不就有奔头了吗?要不然啥时能看到亮光啊!可乔淑云却说,孩子有理想,我不能不帮她实现。2004年高考时,周连霞没发挥好,打了500多分,懂事的她想选择一所本科学校就行了,早一年走,父母就少一年负担,可是母亲坚决不同意!

  这一年的秋季,周连霞在母亲的陪伴下补习了。

  有付出就有回报,2005年的高考中,周连霞考了611分,进入四川大学,专业是高分子材料加工工程。她笑了,母亲也笑了,全家人都笑了。

 
作者: 张海燕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孙伟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广播、电视新闻
广播新闻 行风热线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