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经济新闻 正文
“牵手”走富路
http://suihua.dbw.cn   2006-07-13 09:58:21

  绥棱县第二轮城市“一帮一”扶贫解困工程启动3年来,结穷亲戚,伸援助手,扶项目、送信息、给资金,650名副科级以上干部与650名城镇困难职工“牵手”走富路。

            项目敲开脱贫门

  贫先扶智,变“输血”为“造血”,变“治标”为“治本”。绥棱县从根本上帮助贫困职工发展生产,摆脱贫困,在帮扶工作中,帮扶干部从被帮扶职工的实际出发,帮助困难户出谋划策,分析市场行情,选准脱贫项目。林业下岗职工刘孝庆,体弱多病,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一家4口人仅靠他的妻子打工维持生活。2004年,绥棱林场管理局局长苗建铁与刘孝庆结成帮扶对子,通过走访了解到,刘孝庆对经营木材生意“在行”。苗建铁借给刘孝庆5000元,购买了木材加工器械,并以自己的工资做担保,为刘孝庆赊购等外木材300立方米。凭借木材加工,3年来,刘孝庆不但还清了两万多元外债,而且还有了积蓄。“一帮一”扶贫解困工程启动以来,绥棱县先后有170名贫困职工通过上项目开启了脱贫门,走上致富路。

            信息打开增收门

  “下岗在家,离外面的世界远了,都不知道现在干啥能挣点钱。”针对一些贫困职工下岗后的自卑心理,包扶干部为没资金、没项目的困难职工寻找脱贫致富信息和再就业信息。鞋帽商场困难职工阚秀军,因单位不景气、开支困难,加之妻子有病,一家人生活拮据。与他结成帮扶对子的县工会主席陈仁德,为阚秀军寻求再就业信息。2004年末,绥棱县第二百货商店缺少管理人员,陈仁德向用人单位推荐阚秀军。经过试用,如今阚秀军已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3年来,通过包扶干部与县劳动、再就业等部门联系,外转内输有劳动能力、有一技之长的困难职工57人。对确实有困难走不出去的,县“一帮一”扶贫办还分期办班对困难职工进行技术培训,使其掌握一技之长,自谋职业。

            政策开启方便门

  扶贫工作要建立起长效机制,必须有政策保障。2004年8月份,绥棱县出台了《绥棱县城镇困难职工扶贫解困优惠政策》。3年来,绥棱县财政投入扶贫资金100多万元用于支持困难职工上项目、子女就学等。2004年至2006年春节期间,全县参与帮扶干部共为困难职工送去慰问金51万元,送去价值20多万元的生产、生活物资。3年来,包扶干部无偿借给困难职工扶持项目资金10万多元,县农行为30多名困难职工子女上大学发放助学贷款8万元。

 
作者: 宫羽生 李洪国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孙伟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广播、电视新闻
广播新闻 行风热线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