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正文
难忘《阿坝日报》的丹泊和尕尔科
http://suihua.dbw.cn   2006-07-06 10:43:10

  按照预定的路程,我们离开若尔盖,就离开阿坝州,离开四川了。坐在开往甘肃省迭部县的汽车上,记者又一次想起了阿坝日报社的丹泊和尕尔科。

  因为与陈俊生社长熟悉的阿坝日报社冯社长已调任他处,新社长又在成都开会,接待我们的是当日的值班副总编丹泊。这位英俊的藏族汉子很谦虚,他让办公室主任何志芬在我们的纪念长卷上题字。这位年轻而又微胖的办公室主任的字飘若惊龙,而又柔中带刚,单从字上看,你很难想到她是一位女同志。由于我们想得到一页藏文的题字,于是我们就见到了阿坝日报社的一位藏族编辑、记者尕尔科。

  尕尔科不到30岁,刚刚从国家一所正规的全日制大学读完硕士研究生。小伙子很壮实,一脸的真诚和质朴,尕尔科说真诚和质朴是他们这个民族共有的一种品质。尕尔科很认真地为我们在纪念长卷上用藏文题写了“弘扬长征精神”一行大字。到目前为止,这是我们制作的重走长征路纪念长卷上唯一一页少数民族文字的题字。据何志芬介绍,阿坝日报社内的藏族编辑记者还有很多,而且学历都不低。由此可以看出,川西藏族聚居区内藏族同胞的平均教育程度和整体文化素质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这里我们还要重点说一说丹泊。这倒不是因为他是副总编,而是丹泊在20年前就曾陪同经济日报社的罗开富徒步穿越了长征中最艰难的一段路程——雪山草地。当年,年轻的丹泊才25岁,是《阿坝报》的一名记者。1985年7月24日,丹泊受命陪同进入阿坝境内的罗开富翻越红军最后翻越的打鼓雪山,然后进入草地。在环境异常险恶的大草地里,丹泊和其他8位藏族向导一起,历尽艰险,九死一生,历时86天,行程6000余华里,胜利到达甘肃省宕昌县哈达铺。丹泊说那一次艰险异常的经历是他一生的财富。也正是因为有了那一次既艰难又宝贵的经历,丹泊很快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新闻战士。

 
作者: 李海军 汪海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张庆勇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广播、电视新闻
广播新闻 行风热线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