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在望奎县职业技术学校缝纫班的教室里,来自先锋镇白四村的赵民正在练缝纫活,虽然他是这个班里唯一的一名男学员,但十几天的学习使他的操作技术有了提高,熟练的手法可与女学员一比高低。赵民告诉记者,过去在外打工干的都是体力活,去年在西柳看到服装厂缝纫工需求量大,回到家乡想学会技术再去应聘,正赶上学校招聘贫困户劳动力,他合乎条件,来这里学习已经10多天了,感觉还好,待技术学成后,准备到辽宁找工作。
和赵民一样,在学校参加这一期缝纫、电子电工、计算机操作和数控编程技术学习的农村贫困户劳动力有百余人,这是望奎县实施市场化运作、建立培训基地、服务农村贫困户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一个缩影。自2004年以来,望奎县适应市场需求培训贫困户劳动力,外转与就地转移相结合,闯出了一条“边培训边输出,以培训促输出,以输出带招生”的贫困户劳动力转移新路子,培训基地共举办各类专业培训班74期,培训贫困户劳动力3740人,成功转移3256人,占培训人数的87.1%,贫困户劳务收入达2000多万元。
由“要我输出”为“我要输出”
在农村,农民收入低,很难富起来;相对于贫困户而言,想致富更是难上加难。贫困户也想走出困顿,改变贫穷的生活,可由于他们思想观念陈旧,文化心态贫困,困在穷堆里一筹莫展,求富谈何容易。望奎县委、县政府瞄准市场促进贫困户劳动力转移就业,在职业技术学校建立农村贫困户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各相关部门帮助联系用工单位,帮助培训学员转移就业。
有的贫困户农民认识不到位,望奎县在贫困村组织以外埠就业光荣为主题的“二人转”等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在外农民打工的故事演给百姓,让农民看在眼里,记在心中,破除“金窝银窝不如我的土窝”,“在家千日好、出门处处难”的旧观念,树立“洗去脚上泥,出去赚大钱”的新观念。不愿出去的农民活心了,他们心中有了小九九,仅靠种地只能满足温饱,富裕不了,贫困户农民开始琢磨着咋样能出去挣钱。
灯塔乡信四后村王显丽收到了一份宣传册,翻开一看,有26名接受培训输出劳动力的成功事例历历在目。这样的宣传册贫困户家里都有一份,看后消除了“出劳务怕赚不到钱”、“人身权益无保障”的忧虑。
贫困户农民王殿伟外出务工业绩突出,望奎县把王殿伟和有突出表现的15名在外务工贫困户劳动力请回来,与贫困户面对面交流,讲述自己在外打工的经历和增收致富的经验,坚定了更多贫困户劳动力外出创业的决心和信心,激发了贫困户劳动力外出创业淘金的热情,一部分贫困户劳动力学得技术跳农门,闯世界。
市场需要什么人才就办什么专业
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民走出去务工,但能站稳脚跟,被用工单位重用的还是那些有一技之长的技术人。因此,望奎县借助县职业技术学校被省扶贫办认定为全省扶贫开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的有利契机,加快由体力型输出向技能型输出的转变,拓展专业就业空间。
突出定向培训。望奎县根据市场用人导向,在培训基地集中开设技术含量高的缝纫、电焊、电工电子和计算机操作等技术课,把学员培训成为掌握一技之长的专业技术工人;把餐饮服务、家政服务等技术含量低的技能培训办在乡村进行分散培训,让他们在短时间内掌握维权知识和职业技术知识;在劳动密集型企业进行建筑、食品加工等技能培训,使他们在工作岗位中尽快提高从业技能和安全知识。实施集中培训、分散培训和岗中培训,望奎县已先后向大连造船厂、北京日禾灯饰公司、苏州新狮职介经纪有限公司、北京国文保安公司和大庆路桥公司输送计算机、电焊、车床加工、保安等8个专业1500名贫困户劳动力。
强化订单培训。望奎县瞄准用工企业需求,变“开什么专业为市场储备什么人才”为“市场需要什么人才就办什么专业”,实现了供需双方的紧密对接。2004年,望奎县在网上获悉,海城东奇服装有限公司和大连天丽制衣有限公司急招用大量缝纫工,望奎县及时与厂家联系并签订了劳务就业订单,农村450名贫困户青年劳动力接受了短期应急培训,全部到企业就业。现在,这些农民工有了工作保障,每人月工资达到千元以上。
兼顾内转培训。望奎县围绕全县优势主导产业和民营经济,有的放矢地开展从业技能培训,使更多的农村贫困户劳动力进城进厂务工,两年来共培训内转劳动力820人,有635名贫困户劳动力到望奎北大荒肉业公司工作,120人到望奎县同源花园酒店,社区服务公司安置65名贫困户劳动力就业。
“出口”畅,“入口”旺。两年来,望奎县与辽宁、北京、苏州、上海等地签订用工订单45份,组织输出贫困户劳动力2820人,占输出总数的87%。
让走出去的人安心就业
望奎县有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劳动力告别黑土地走出去淘金,实现了家庭的富裕。望奎县更加关心转移人员最惦记、最期盼的心头事,尽最大力量让贫困户劳动力安心创业、稳定就业。
望奎县开展用工摸底回访,组织专人到用工单位,对用人单位工作环境、食宿条件和福利待遇等核实摸底,全面了解掌握用工单位情况。对用工量大的企业,邀请用人单位来选人接人。去年,县扶贫办和职业技术学校派专人七下苏州、九去大连,跑订单、搞摸底、送工人。根据用工企业的建议,望奎县对3名初次上岗、不适应工作需要的培训学员实行用工招回制度,对其进行强化培训,最终达到了企业的要求。
望奎县完善了贫困户劳动力维权服务措施,建立了“四个一”服务体系,已与大连、宁波和东莞等劳动部门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贫困户劳动力在外有了“主心骨”。
春种、秋收,是在外贫困户劳动力最挂念家里的时节,望奎县开展党员服务区活动,乡村干部、党员包扶,为外出务工人员排忧解难。去年春季,灯塔乡敏四村16名党员干部联合,帮助37名外出务工贫困户种上了地。卫星镇惠头村包村干部帮助外出贫困户搞秋收,丰收的粮食颗粒归仓。得知家里的农活都能按时完成,在外人员心里踏实了,一心一意地干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