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绥化6月14日电6月12日,一个消息让市技工学校的师生们特别是应届毕业生们异常兴奋:距离毕业还有一个多月时间,但电焊班的毕业生已经被大连、广州和上海等地的造船企业“预订”一空,他们只要一毕业就立刻可以到那里上班,而且薪水不菲。这些企业还希望学校能培养出更多的他们需要的熟练“蓝领”,到毕业时,他们将“照单全收”。
市技工学校校长王玉臣介绍说,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普遍存在的大背景下,他们的毕业生已经连续两年在劳动力市场上“走俏”了,甚至发生过两家规模和实力都相当雄厚的企业为争夺他们学校的一名毕业生而争执不下的情况。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的技工生源近乎枯竭、学校陷入困境,到今天面向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生产”和“批发”熟练的蓝领技术工人,市技工学校探索出了一条艰难的“蜕变”之路:那就是由过去侧重学历教育、理论培训向侧重培养学员的实践动手能力转变,培养目标由过去的大中专、本科生转向中、高级技术工人。王玉臣告诉记者,自2003年他们开设特色技工专业以来,培养的电焊、数控机床、电工电子和信息日语等专业的毕业生已全部安置就业,其中绝大多数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工作。
学校结合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形势,结合市场、企业的需求,注重对学员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在专业设置上进行大刀阔斧的调整,重点招收和完善电焊、电工电子、数控机床和信息日语等特色专业班,逐渐取消文秘、法律、财会和市场营销等市场需求已趋饱和的专业,把培养熟练的中、高级蓝领技术工人确定为终极目标。
鉴于原有的教师队伍一时间难以适应这种转变,学校打破身份界限和固有的用人制度,不拘一格聘用、招揽人才,电焊工王维成曾在全市压力容器电焊比赛中获得第一名,技工学校马上不惜重金聘用他为电焊专业教师。同时学校安排原有教师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服务,并要求他们和学员一起学习新设置的专业,以待熟练掌握后对后来的学员进行施教。
为强化对学员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学校近3年来斥资300万元装备了氩弧焊机、二氧化碳保护焊机、埋弧焊机、数控机床、铣床等生产实验设备,完善了电焊、电工电子、普通车床和数控机床等4个实验中心,在课程设置上把理论培训和实践操作调整为3:7。
这里毕业的学员,都是持“两证”离校上岗。除了毕业证,他们每人还要通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考评委员会的执业资格考试,这样,他们在求职的时候就又多了件“打腰”的“家伙”。记者了解到,2003年以来,大连的两家造船厂、厦门造船厂、浙江舟山造船厂、广东黄埔造船厂和武汉造船厂年年到学校招人。最近,他们学校毕业的8名学员由于通过了中国船级社国际通用造船电焊工上岗考试,被国防科工委抽调参与一项秘密军事工程的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