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正文
打开皎平渡神奇人文景观
http://suihua.dbw.cn   2006-06-12 15:38:37

  皎平渡口之北的会理县四一乡中武山村境内的岸上,排成一线有11个山洞。这些山洞曾是渡口的山洞旅店,后来变成了“红军洞”。

  长期以来,那些洞没有多少变化。洞很小,里面黑暗阴森。洞外是条从峭壁上开出来的小路。2002年元月,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县和通安区共同出资,由中共通安区委承建修复了洞群,建起了水泥便道,竖起了红军纪念碑,“红军洞”得到了重视和保护。

  这些洞一字排开,洞中有洞,本身就是一道奇景。关于这些洞的形成,当地人告诉我们,这些洞是以前船工和马脚子(赶马帮的人)打出来的。皎平渡渡口形成的时间大概是在清代中期,估计洞是在清代中晚期人工修成当作旅馆使用的,供人们在里面食宿。以前洞是很大的,但是后来大部分垮塌,现在小多了。

  其他地方的古渡上一般有旅店和马店,唯这里是以洞作房作店作码头。金沙江上的皎平渡古渡洞群,在中国的交通史和建筑史上很少见,洞本身就有着人文价值。而当年红军过江并在洞中设渡江总部,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曾栖身此洞群,又赋予了这些洞特别的意义。从这里可以看出当时红军的艰苦,渡江的艰难,这无疑是今天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地方,是红色旅游值得一看的地方。现在,能将古老而奇特的渡口人文景观与革命传统景观相结合的,大概只有皎平渡。

  从会理县通安镇到皎平渡还有30公里的路,而这段路目前还全是烂泥塘路,所以四川这边到皎平渡的旅游者寥寥无几。当初皎平渡的人民支持了革命,但今天这里的经济和交通还很落后,应该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我们想,国家近几年大力发展红色旅游,除加强对青少年一代的爱国主义教育外,主要的目的还是要让红军走过的地方经济发展起来,人民富裕起来。如今的红色旅游正在兴起,这正是皎平渡的希望所在。

 
作者: 李海军 汪海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孙伟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广播、电视新闻
广播新闻 行风热线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