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科教新闻 正文
“留守生”我们一定要为你做些什么
http://suihua.dbw.cn   2006-06-05 15:51:56

  又是一季葱茏之夏,暖风习习中,安达市万宝山镇曙光小学三年级学生黄毅的心也格外暖和,虽然父母离异并都外出打工,虽然他也曾离开过学校成了一棵无人关爱的小草,但流浪的日子好在不算长,现在他又成了一个宝,是村关工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卢忠良的“孩子”,小黄毅又回到了学校回到了伙伴们中间。当孩子的父母从外地回来,看到这情景,已不知说什么好……

  父母外出打工,未成年的儿女留在家中,我们习惯于叫这样的孩子为“留守生”。据调查,安达市有“留守生”1474人。这些孩子或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或寄养在亲戚家中,他们显然都会缺少父母给予的正常的关爱。近年来,安达市各级关工组织把关爱、教育“留守生”的事做得实实在在。

  他们在摸清基本情况后,以学校教师和“五老”人员为主,实行包保负责,为每名“留守生”建一张卡片,把他们的情况详细登记下来,跟踪管理。接着,他们从细节着眼,在关爱上动真情。

  老虎岗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谭清林成为镇中学初三学生胡良阁和李强的监护人。这两名学生的父母均外出打工,他们的爷爷、奶奶年事已高,而且家离学校又远,谭清林与爱人商量后,当起了两个孩子的“义务家长”。目前,胡良阁和李强安心学习,而且学习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

  升平镇中心小学对“留守生”实施“三集中”关心教育,即集中安排座位,尽量将“留守生”安排到同桌,让他们在亲密接触中交流感情,相互鼓励;集中批改作业,对他们的作业,各科教师都尽量做到面批面改;集中使用零花钱,班主任统一管理他们的零花钱,并指导他们合理使用,防止其养成不良习惯。

  昌德镇中学设立“留守生”信箱和班主任热线电话,孩子们可以通过书信方式向校长倾诉自己在学习、生活上遇到的困难,校长做到来信必复……

 
作者: 刘凌阁 冯万超    来源: 东北网--绥化晚报     编辑: 张庆勇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广播、电视新闻
广播新闻 行风热线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