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科教新闻 正文
千手共绘一幅画
http://suihua.dbw.cn   2006-05-24 08:48:45

  4月的安达,处处生机盎然。

  在这个暖风拂面的日子里,记者来到安达市,来到这片处处涌动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热潮的土地上,来到这群在这广袤大地上实践着自己梦想的人们中间。

  2006年4月,是可以写进安达农村建设发展史的日子,经过近两个月的全市各级党员干部走村入户大调研,安达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三个规划形成了:十年规划想长远,三年规划计近处,当年抓啥搞清楚。一个乡镇确定一个试点村,以点带面的工作思路也已形成。

  于是,百里草原上出现了各部门的身影,千亩田畴上涌动着党员干部们的身姿。林业局局长带头下到14个试点村踏察,副局长卢艳清胃疼难忍,却不下火线。他们第一个拿出了14个试点村的绿化、美化、香化造林规划,从4月14日开始,仅用10天时间就已经完成造林任务700多亩。市委宣传部组织成立了宣讲团,深入14个试点村进行巡回宣讲,把政策的雨露洒向广大农民的心坎上。建设局有关村屯规划人员起早贪晚,规划设计师高利群因停电把图纸拿到大庆去做,一些按社会主义新农村标准制定出来的村屯规划,让人眼前一亮。市交通局加大了项目争取力度,除了88.6公里的红砖通村路之外,又积极争取了近50公里的出口路建设项目,包括安萨路、安兰路、安肇路、安庆路、安卧路等5条公路,不能让新农村建设的“班车”再受“坑坑包包”之气。

  生产要发展,必须走现代农业之路,现代农业必须走科学化、产业化之路,别无选择。

  于是,良种化工程开始启动,经过专家认定的,经过多年实践认证的良种,由市里统一购种,免费发放,受益农户10048户。

  经多方联系,安达市终于成为省农科院的共建对子,专家大院落户农民中间,给农民们穿上了贴身贴心的科技“小背心”。这还不算,市里专门出资给8名农技专家专配手机开设了科技“110”,科技“110”必须24小时开机,随时解答农民的问题,千方百计解决农民如饥似渴的科技需求。

 
作者: 王洋 冯福义 安雅心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张庆勇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广播、电视新闻
广播新闻 行风热线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