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望奎县东升乡恭四村流行着一句话:脑袋满了,腰包就鼓了。从去年开始,这个村越来越多的村民家里安上了电脑,开始网上“冲浪”,农民们从网上捕捉信息,捞取富裕,电脑成了他们生活的必备品。宋新辉是村里的一名普通农民,4月18日记者来到他家时,几个农民和他正坐在电脑边,查看农资价格。宋新辉告诉记者,自从去年年初买了电脑上网后,家里来的人就没断过。送走来看粮价的,又迎来看技术、研究粮食新品种的;送走了和外地视频的,又迎来了看新闻的。村民王方国去年冬天也买了电脑,没想到仅仅3个月就尝到了信息带来的甜头。当左邻右舍都以每公斤0.64元的价格急于出售玉米时,王方国却不急,在网上观察粮价,最终卖出每公斤0.72元的好价钱,相差几天,却多卖了1000多元。
看来农村信息化不仅是装电话,信息化让农民逐渐看得见摸得着了。
北林区是我市重要的农业主产区之一,因信息不畅导致的季节性农副产品销路差、农闲时农民外出务工去向不明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当地农民。如何疏通农村产业化链条中信息推广这一关键环节,使农民能及时获取相关信息呢◇充分利用现代化的高效通信手段,全面提高乡镇的信息化水平,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基于这一认识,黑龙江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绥化分公司从农村信息化应用入手,为北林区提供了内部短信方案、会议通等移动通信基础业务和政务及时语、农村信息网、掌上农信、农村移动银行等专为农民服务的行业应用。政务及时语业务将公务员的手机与政府网站邮箱相捆绑,使他们在外出工作时也可进行文件的阅读、处理,不会因为外出而延误工作。绥化分公司还在北林区22个乡镇搭建农业信息网,通过政府专用网页为农民提供有效信息,使农民外出劳务和农副产品销售的选择范围更广、目标性更强。当地农民还可通过掌上农信系统发送短信,传递供求信息、病虫害防治信息,或登录互联网查询供求信息,进行农副产品交易、确定劳务输出方向。同时,绥化分公司与绥化农行合作,农行可以借助移动无线网络以“汽车移动银行”的形式定期到各乡镇、村屯为农民办理储蓄业务,方便了农民存款、取款。
我市农村信息化项目是黑龙江省首个以农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国家扶持“三农”政策为基础开发的全面服务于农民的移动信息化项目。这一项目全面开展后,北林区当地农民的收益大有提高,外出劳务人数较往年增加了2000人左右,农副产品售出率达到96%以上,水稻、玉米、大豆等主要粮食产品销售价格也较往年平均提高两个百分点,农民人均年收入增加了近200元。
“移动、联通、小灵通”只是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一部分。“幸福到农家”也是最为农民朋友称道的一个信息平台。农民朋友拨打“168×××××”就可以收听农业科技知识、少儿天地、生活宝典、关注农民等节目。在这里,农民朋友不但可以尽情一笑,还可以获得许多实用信息。
公司的基层员工说,在农村的很多地方,农民朋友都是拿固定电话当收音机用,空闲时就收听“幸福到农家”的节目,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取了许多实用信息。通过采访记者感到:实现农村信息化,不但解决了农村买难卖难、接受服务难的问题,还丰富了农民的生活,培养了农民主动使用信息、利用科技致富的意识,是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