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去年的5月份你们举办了第一届亚麻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时隔1年,又将举办第二届亚麻节,我想知道,今年的亚麻节与去年相比有什么不同?
答:我们于2005年5月25日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兰西)亚麻节,在社会各界和全县上下的积极参与和鼎力支持下,达到了推介兰西、经济社会效益双赢的效果,影响深远,拉动作用明显,主要成效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经济成果丰硕。项目开发建设迈上新台阶,17个项目在亚麻节上签约,签约额6.9亿元。同时,旅游服务业实现新突破,亚麻节期间共接待域内外游客20多万人,实现旅游业收入800多万元。二是兰西内在外在形象得到提升。香港大公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国特产报、黑龙江省电视台等13家新闻媒体对亚麻节进行了宣传报道,提升了兰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外向度和知名度。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项目洽谈会、民营企业家恳谈会,使更多的外地客商了解了兰西,认识了兰西,增强了投资信心,300多位客商参加了项目洽谈,提升了兰西的人气指数。三是挖掘、积淀、弘扬了亚麻文化。各活动区域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兰西的文化特色,打造了浓烈的文化氛围,孕育并丰富了兰西人特有的亚麻文化。
亚麻产业是兰西的主导产业,种植加工历史悠久,亚麻文化淳朴厚重,行业要素整合集聚,为进一步推动亚麻产业开发,彰显兰西在黑龙江省的亚麻行业中心区地位,我们决定于5月15日举办第二届中国(兰西)亚麻节,与首届亚麻节相比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不同:一是立足点不同。首届亚麻节的立足点是造势,主要炒热兰西,炒响兰西,扩大兰西的知名度和外向度。首届亚麻节达到了这个目的,收到了这种效果,现在提到亚麻,特别亚麻汽车坐垫,都能想到兰西。第二届亚麻节的立足点由注重造势向注重经贸成果过度,这次亚麻节将有域内外从事亚麻产业开发的客商2000多人参加,邀请大企业家、大营销家、科研专家、知名媒体记者成为这届亚麻节的最大特点。二是主题不同。首届亚麻节的主题是:发掘、弘扬、积淀亚麻文化,放大“中国亚麻之乡”品牌效应,彰显地域个性文化特征,突出亚麻商业价值,提高兰西文化品位。目的是借助庙会,在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推介兰西,宣传“麻城”、“麻产业”和“麻经济”,培植和蓄积亚麻文化底蕴,多元多属齐上推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第二届亚麻节的主题是:牵手亚麻之乡,共享绿色财富。主要目的是通过举办麻节,聚集发展动力,撬动民间资本,营造人人想发家、人人想当老板的浓烈氛围;通过举办麻节,为建设中国亚麻城搭建与国内外战略投资者交流合作平台,促进经济发展区域合作,扩大亚麻产业发展空间,增强亚麻产业竞争力;通过举办亚麻节,打开展示兰西的窗口。三是活动内容不同。借鉴首届亚麻节经验,对活动内容进行了重新规划设计,第二届亚麻节更加突出亚麻产业,确定了开幕式、“麻城”风彩展示、项目洽谈签约、亚麻经济发展报告会、参观亚麻纺编织企业和以东林寺庙会为核心的系列文体活动,与首届亚麻节相比,内容突出,主题鲜明。四是层次不同。首届亚麻节由兰西县委、县政府主办,第二届亚麻节办节行为上升,由中国麻纺行业协会、省经委、省商务厅和绥化市人民政府主办,由全国汽车用品行业联合会、省委统战部、6个民主党派省委、省工商联、省中华职教社协办,由兰西县人民政府承办,进一步增加了对外吸引力。五是办节质量不同。第二届亚麻节有强大的外援支持,绥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政府专门召开政府常务会议研究亚麻节筹备工作。市政府丰富的办节经验,使我们在活动内容、来宾接待、参观安排、安全保卫等方面的工作质量较首届亚麻节都有了新的提高。
记者:今天,我们一来到兰西,就被兰西的巨大变化所感染,我想明天的兰西一定是令世人瞻目的,而且又确定了建设中国亚麻城的目标,杨县长,您能否为我们描绘一下明天的中国亚麻城?
答:与省亚麻集团合作共建的短短几年来,“中国亚麻城”建设深入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具体说有四个方面:一是兴工。亚麻产业开发牵动工业经济走出低谷,盘活存量资产1.8亿元,扩大增量3.6亿元。到2005年末,纺纱规模4万锭,织布能力2000万米,分别比2001年增长3倍和4倍;编织能力达到500万套(件),比2001年翻了10番。亚麻产业实现增加值2.8亿元,占GDP的26.2%。二是活商。走活了流通路,集聚民营资本累计投资4.3亿元,新增2.38亿元。兰西亚麻营销网络遍布全国,编织品生产和销售实现了全国最大,国内市场份额达80%,年交易额突破10亿元,远销东南亚、欧美、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同时带动全县物流交易额实现13亿元,拉动餐饮业增收1430万元。三是聚财。缓解了财政窘困的状况,2005年亚麻产业实现税金1850万元,对财政贡献率达到31.5%。四是富民。亚麻产业成为转移城乡富余劳动力的有效载体,拉动社会就业4万人,增加民众工资性收入3亿元。
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集内外之力加速建设“中国亚麻城”,集聚、整合、优化全国亚麻产业发展要素,营销牵动,集群扩张,基地支撑,科技长入,以信息化促进产业化升级,用五年时间,确立兰西在国内亚麻产业的领跑地位,打造集科研、信息、生产、集散于一体的国际知名的亚麻行业中心。目标是:到2010年,原茎加工能力达到10万吨,纺纱规模达到10万锭,织布能力达到5000万米,编织能力达到5000万套(件)。亚麻产业实现增加值10亿元,亚麻产品销售额突破30亿元。未来一个时期,我们重点在以下五个方面施力。
一是营销牵动建麻城。建强市场体系。采取边建设边招商的方式,加快中国亚麻市场建设,10月份投入使用后,将成为“面向世界、辐射全国”,集亚麻行业信息发布、产品展销、现货交易、仓储配送、项目洽谈于一体的的现代化综合集散中心。扩大营销网络。引导企业改进营销策略,创新营销模式和手段,扩大产品市场份额,努力把销售网络延伸到世界各地。推进品牌经营。靠诚信赢得品牌,靠宣传叫响品牌,靠市场整合品牌,靠政策打造品牌。未来五年,争创全国驰名商标、著名品牌超过8个。
二是加工扩张建麻城。膨胀编织族群。走小规模、大群体的集群发展之路,鼓励“千军万马”进入编织业领域,壮大整体阵容。做大纺纱织布规模。以招商引资、嫁接兼并、股份合作等方式,吸聚域内外资本,激活沉淀资本,大小齐上,扩锭增容。
三是基地支撑建麻城。下移纺编织基地。城乡联动,把亚麻纺织、修布等劳动密集型工种下移到村屯农户,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解决民众增收和企业用工问题。到2010年,纺编织基地下移拉动劳动力内转5万人以上。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结机制,建强原料第一车间。到2010年,优质原茎基地发展到50万亩。
四是科技长入建麻城。加大科技投入,推进新产品研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重点在高支纱、彩色纱、混纺纱、漂染、色织布和高档色织服装面料等新产品上实现突破。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技术转化、产品研发共享机制,提高亚麻产业开发科技含量。鼓励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和科技带头人创办、领办亚麻产业研发机构,深度开发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
五是集团发展建麻城。资产整合推进集团化。吸聚省内外战略投资者,通过并购、重组、控股经营等方式整合产业资源,组建集团。民营兴业推进集团化。以利益联结为纽带,引导兰亚、绿源等生产规模大的民营企业组建集团。延伸产业链条推进集团化。以三和、朝阳等企业为依托,推进跨行业集团化步伐。引导产品关联度强的上、下游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构筑集团化发展优势。到2010年,亚麻企业集团发展到10户以上。
问:兰西县的亚麻企业有300多家,不但品牌众多,而且大多数企业规模较小,我想从两个方面了解一下情况:一是这样的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它的竞争力是否显得薄弱?第二个问题是,面对这么多亚麻企业和品牌,你们怎样规范市场秩序,保证产品质量的?
答:经过几年来的积累和建设,我们兰西县的亚麻纺编织业,无论从质量和数量上都有了很大的飞跃,形成了小规模、大群体的发展态势,就现状而言,仍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还没有规模很大的企业。但是亚麻产品因为它绿色、健康环保、因而被称为“朝阳”产业,国际、国内市场对亚麻产品的需求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我们说亚麻产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是巨大的;当然,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都要经过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兰亚就是由当初的夫妻店到现在固定资金1000多万);小企业机制灵活,建厂房,购设备,生产活动资金多数都是民间资本,具有一定的经营实力和内在的活力;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大力营造实力和内在的活力;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大力营造良好的政策优势,集聚地缘优势、市场开发优势,更好有利于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在规范市场秩序上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三个措施:
一是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和黑龙江省地方标准,纺纱织布有国家标准,编织针织业,我们于2004年通过省技术监督局制定的黑龙江省亚麻坐垫地方标准,颁布后组织企业经营者,技术人员认真学习、贯彻,实践看,效果比较明显。
二是行政执法部门开展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质量技术监督机关和省纤维检验局经常深入企业开展专项检查、抽查,开展技术咨询和服务,对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警告并加以整改。
三是成立协会,开展行业自律。协会成立以来,经常开会,研究行业重大事宜,解决价格,质量市场体系建设问题,为企业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问:从市场的角度看,很多行业的发展最终都会导致行业垄断,可是,我们在兰西县却看到了一个特殊的现象,一个仅有9万人口的小城,亚麻企业竟达300余家,而且都有各自的品牌,请问,做为兰西县的政府官员,你们是怎样看待这一现象的?
答:这个问题问得很好。正象你所说的,目前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是行业资源逐步向优势企业集中,最终导致行业资源被几个超级企业垄断,这是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在兰西这样一个仅有9万人口的小城,亚麻企业达到300多家。这个现象说特殊,是特殊在像兰西这样一个国家级贫困县,仅用不到5年的时间就形成了产业集群式发展的趋势,这是一种特殊现象。说不特殊,主要由三个方面的理由:一是我们的亚麻产业正处于成长阶段,这种小规模大群体的“老百姓”经济正是我们在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追求的效果,这个过程是任何产业发展所不可逾跃的阶段。二是亚麻业编织作为一个劳动力密集、手工操作较明显的行业,小规模、分散发展有其合理性,小规模更显发展活力,也就是说,工艺性、手工编织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个行业的发展模式。三是针对目前我县亚麻纺编织业发展情况,我们将主要通过市场化手段,加快行业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形成几个有较强竞争力的品牌,逐步提升兰西亚麻行业的发展层次和市场竞争力。
问:绥化市是中国寒地黑土绿色物产之乡,据了解,这里生产的物产以品质优良而闻名于世,而兰西县恰好处于这块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地上,请问寒地黑土上产出的亚麻品质是否也优于其它土壤上产出的亚麻呢?
答:亚麻发源于古埃及泥罗河谷地。亚麻生长对气候、土壤和环境的要求很高。北纬45°—46℃因为气候适宜,是其最佳生长带。兰西的纬度正好是北纬46°,地处中国寒地黑土绿色物产之乡的中心,是亚麻的黄金生长区域。兰西种植亚麻始于1937年,迄今已有近70年的历史,农民积累了丰富的种麻经验,全县上下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亚麻种植科技支撑体系,加上兰西独特的地理位置,兰西生产的亚麻,无论是出麻率,还是纤维的可纺性和纤维织物的生态特性都好于其它地方产出的亚麻。兰西亚麻因此受到国家工商局的原产地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