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绥化4月26日电 北林区以发展农村教育为重点,以做大做强优质教育资源、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为突破口,全面加强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使城乡教育差距逐步缩小,全区农村小学在校生年巩固率达100%,入初中升学率达100%。
北林区一些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乡镇的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与城内学校相比,差距较大。做好薄弱学校的改造工作,让人民群众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成为北林区教育发展面临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他们把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作为工作的切入点,使这些学校在办学条件上与城区学校一致,逐个设计校园布局,努力实现各办学因素的良性循环。
他们通过争取危房改造和其他项目资金,采取多方筹集的办法,加大了薄弱中小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让农村中小学在短期内改变面貌。仅去年一年就投入2312.5万元,新建校舍10958平方米,翻建校舍1170平方米。还为农村6所小学进行了危房改造,危房改造投资达794.5万元,改造面积达10844平方米。东兴办事处新源小学、永安镇永安镇小学、新华乡红星小学等农村中小学校新建的教学楼和教学平房均已竣工投入使用。四方台镇永太小学、西长发镇三合堡小学等中小学的危房改造也陆续完工。
他们针对历史上形成的办学规模过小,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继续做好支教工作。城内5所中学对口支援农村5所中学,城内13所小学对口支援农村13所小学。城内各学校100余次带领教师送教下乡、送课下乡,还为受援学校捐资捐物、捐赠图书、学习用品、课桌椅等。从去年开始,区政府把农村教师工资拿到区里统一发放,解决了困扰多年的市区教师工资差的问题,并做到了按月足额发放。
现代教育的发展已经告别了“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抓教育”的时代。城乡教育的差别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对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的运用上。北林区从实际的经济承受能力出发,采取了以中心校辐射周边学校的做法,筹集资金建设了几所农村中学和农村中心小学,以这些学校的发展带动周边学校,逐步解决现代化教学设施的建设问题。在长远的发展目标上,力争实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通过卫星接收站、多媒体教室,把“名师教学”优质课程送到乡村,保证农村薄弱中小学优先享用优质教育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