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名为贡水,长约100余公里的于都河在于都县的城南静静流过。气派整洁、依河岸而建的长征大道两侧,茂密的桂花树正值花期,岸边的空气中弥满了桂花的甜香。在于都河北岸的城东南,双帆型的“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纪念碑”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前巍然屹立。站在这座纪念碑前,我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严格地讲,中央红军真正的出发地是于都。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在根据地的各路红军,于10月上旬,分别从长汀、宁化、瑞金、兴国、宁都、石城等地陆续进抵于都地域集结,准备西进突围。10月16日傍晚至20日傍晚,中央一、二野战纵队和一、三、五、八、九军团共87000余人,分别在于都县城东门、南门、西门、孟口、鲤鱼、中埠、渔翁埠等8个主要渡口渡过于都河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10月18日傍晚,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博古、张闻天等中央领导同志就是在我们摄入镜头的这个渡口渡过于都河开始长征的。于是,这里便被后人称为长征第一渡。于都河畔送红军,长忆军民鱼水情。当年送别红军的情景,该是何等的感人啊!
于都人民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除踊跃参军、为红军筹钱筹粮外,红军许多重要的后勤机构都建在于都,如今在宽田乡、银坑镇、新坡乡、贡江镇等地还可以找到保存基本完好的兵工厂、被服厂、印刷厂、造币厂、红军医院、红军粮食转运站等旧址。红军长征后,国民党反动派对于都人民进行了疯狂屠杀。据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工作人员苏婷婷介绍,于都县的“红属”或是为红军出过力的人当时有2万多人惨遭杀害,在沙心乡,被灭门的就有37户。
当年,中央军委总部工兵营等单位在于都河上架了5座浮桥以备突围。如今70多年过去了,河上的浮桥早已不见,代之而起的是4座钢筋水泥大桥。其中位于当年西门渡口的长征大桥尤为壮观。1996年,江泽民同志视察赣南时,亲笔为这座605米长、15米宽的大桥题写了“于都长征大桥”这个名字。
在距长征第一渡不远的岸边,有两株巨大的百年榕树,粗壮的虬枝一直伸展到河面上。它们虽默然无语,但一定见证了当年那一幕悲壮的史诗;而今,它们和静静的于都河一起,在忠实地纪录着于都人民越来越美好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