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问题整改对于切实打造群众满意工程、进一步提高先进性建设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去年以来,我们按照中央精神和省委要求,紧密结合绥化实际,认真汲取“马案”教训,深入推进问题整改,着力解决领导班子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使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状态、精神面貌和工作作风发生明显变化,各级领导班子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明显提高,为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2005年,全市GDP实现438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全口径财政收入19.5亿元,同比增长24.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12元,连续几年保持了较高增幅。
一、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为重点,认真解决精神状态问题,努力营造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的浓厚氛围
针对“马案”给各级班子和党员干部带来的消极影响,我们把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凝聚力量作为深化问题整改的首要任务紧抓不放。一是深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理顺领导干部情绪。组织各级领导班子成员深入学习理解中央和省委有关精神,严格把握政策界限,坚持把犯罪与犯错误区别开来,把犯严重错误和犯一般错误区别开来,把犯错误与工作失误区别开来,努力使广大干部在汲取教训中放下包袱、轻装前进。结合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广泛开展谈心谈话活动,进一步交流思想、沟通感情、化解矛盾、增进团结。市委中心组召开了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专题(扩大)会议,引导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正确对待权力、正确对待事业、正确对待群众,进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干好工作、干好事业上来。二是认真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进一步坚定振兴绥化信心。去年以来,我们在全市广泛开展了“全省大发展,绥化怎么办;绥化要发展,我们做什么”的解放思想大讨论,努力在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上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今年,我们又在全市机关党员干部中组织开展了“五大讲”活动,通过大讲绥化“十五”期间辉煌成就、大讲“十一五”时期奋斗目标、大讲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美好前景、大讲全市工作大事大项、大讲新农村建设宏伟蓝图,使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认清了发展形势,坚定了工作信心。三是明晰工作思路,进一步强化加快发展合力。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基础上,我们确立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产业化兴市、工业化富市、科教强市、多渠道富民的发展战略和建设“两城四地”、实现“两个翻番”的奋斗目标。全市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坚持把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作为统领各项工作的中心任务,形成了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攻全局之重,“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整体氛围。
二、以深化干部制度改革为突破口,认真解决选人用人问题,努力探索选贤任能、聚才兴业的保障机制
为防止和杜绝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我们把深化干部制度改革作为推进问题整改的关键措施,努力实现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一是坚持任人唯贤干部路线,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深入学习贯彻《干部任用条例》,努力打牢以《干部任用条例》规范选人用人的思想根基。制定实施了《关于贯彻<条例>精神,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的工作意见》,注重提拔勇于开拓创新的干部、善于处理复杂矛盾的干部、实实在在为群众办事的干部、发展经济贡献突出的干部,同时对不思进取、不干实事、不务正业的干部坚决予以调整,形成了以德才取人、靠公论选人、凭实绩用人的正确导向。二是坚持扩大干部选任民主,提高选人用人质量。为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视野,确保选好人用准人,市委在认真实施《关于干部选任工作全程规范化管理的规定》、《干部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差额票决办法》等13项制度规定基础上,今年又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县(处)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四个暂行办法”,真正把干部选拔任用的提名权、推荐权、选择权交给基层、交给党员、交给群众,形成了以公推提名、差额选任、延伸考察、联审把关、社会评价为主要内容的选人用人机制。去年以来,全市通过新的选人用人办法选拔任用处科级领导干部553人,其中处级干部131人。3月下旬,我们组织市级班子成员、市直部门和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及市级离休干部,对市财政局、教育局等6个重要部门的正职人选进行公开推荐,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三是坚持强化干部工作监督,防止用人失察失误。制定实施了《关于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监督的若干规定》,对各级党委主要领导坚持选人用人标准、资格、条件、程序、方法等提出了“十二个严格”的具体要求,确保了选人用人工作的严明和规范。加大举报核查处理力度,2005年全市共处理各类信访举报128件,纠正和解决干部任用违纪违规问题8个,撤消不合理配备干部26名,收到了严肃纪律、整饬吏风、正本清源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