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寒地黑土特色文化 正文
肇东国画
http://suihua.dbw.cn   2006-04-10 14:31:56

  肇东国画以它的群体优势在国内画坛上崛起,并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引起人们的关注。80年代中期以来,肇东国画先后在北京、郑州、洛阳等国内十余个城市和新加坡、美国、日本、前苏联、德国、英国、法国、加拿大、香港、台湾、澳门等国家和地区以及荣宝斋、燕山书画社、文宝斋等画廊展览展销300余幅,多次在省和国家展出中获奖,有100余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历史博物馆、黑龙江美术馆、深圳美术馆、陕西美术馆、中国西安民俗博物馆收藏,有200余幅作品在国内外50余种报刊中发表。

  肇东国画简介

  肇东国画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地方特色在当代画坛上闪烁着奇异的光彩,为世人所瞩目。它的形成,经过一段较长时期的孕育和探索。由带头人池春举带领学生逐渐地闯出一条从生活中来的现实主义创作道路。

  肇东国画的形成要追溯到本世纪六十年代初期,池春举同志任教师工作时,就组织带动起一批学生,深入生活潜心创作。七十年代末,他在文化馆任美术组长期间,在城乡各地建立了国画创作小组。池春举和馆里的美术干部定期下乡,从最简单的技法入门开始辅导业余作者,使其大部分逐渐成为肇东国画的骨干作者。八十年代,当时任文化馆副馆长的池春举同志创建了肇东市美术工作者协会,这时期的国画创作已形成了较完善的组织活动方式。

  八十年代中后期,肇东国画进京展览、赴深圳展出、风靡全国各地,并且走出国门,先后在十几个国家地区展出、发表和收藏。进入九十年代,肇东国画已趋向于成熟、完善阶段。

  20年来,肇东国画院在两任院长池春举、刘树人同志的领导下,坚定地贯彻党的“二为”方向、“双百”方针,鲜明地突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宗旨,形成了一支精锐有力的人才队伍,不断推出有影响的精品。画院已成为弘扬民族国画艺术,中兴肇东文化、推陈出新的中间力量,在全国国画创作研究机构中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肇东国画取得的辉煌成就,得到了国家、省、地、市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早在1983年和1986年,省长陈雷就曾两次视察肇东国画群体,鼓励创作精品,为黑龙江省人争光。

  1988年9月肇东国画院成立以后,1995年5月,陈雷省长退休后,第三次来肇东国画院视察时肯定了肇东国画的成绩,并亲笔题写了“笔艺清秀,彩绘闻香”的题词。体现了省领导对肇东国画的殷切希望。

  1992年3月17日,省委书记孙维本、副书记马国良来国画院视察工作。近十几年来,地委几届领导都光临了国画院,肯定了肇东国画院取得的突出成绩,同时指出努力方向,并做了重要指示。

  近十年来肇东国画作者作品参加国家文化部、文联、美协举办大型画展共入选获奖400多幅,被中国美术馆、中南海紫光阁共收藏12幅,美术金彩奖获奖5人。现有中国美协会员7人,黑龙江省美协会员42人。

  原中宣部部长、文化部部长贺敬之同志曾为肇东国画群体感慨题词:“生活中有真美,群众中有真才”。

  肇东国画群体的成员对乡间生活有着深切的感受和眷恋,长空、荒野、林木、草甸、碱蓬、苇塘、村舍、篱笆、鸟兽、家畜及父老乡亲,都是他们描绘的对象。肇东国画展多次在全国各地举办,1986年在黑龙江省美术馆展出;1987年至1995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5次举办肇东国画展;1987年在新加坡大会堂展出;1988年在深圳美术馆展出;1989年在苏联戈洛斯克沃城展出;1990年在北京荣宝斋展出;1991年在日本大阪艺术家画廊展出;1991年在美国旧金山豪威艺术公司展出;1994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中国田园画展;1995年在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展出;2001年在河南周口、河南郑州展出;2002年在河南洛阳国际牡丹节展出;2004年在山东菏泽国际牡丹节展出。2005年、2006年分别参加哈尔滨国际洽谈会和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2006年7月28日,中央电视台书画院在肇东市举办肇东国画作品收藏仪式,有47幅作品被收藏。2007年5月17日肇东国画精品展在山东曲阜展出;2007年5月20日肇东国画精品在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上展出。

  近年来肇东国画不但单独办展,而且在全国各级展览中多次获奖,在当代中国画坛已占有一席之地,那种质朴的画风,独特的工笔画风格,形成了肇东国画独有的特征,人们在任何一个展览中都能与其他作品相区分。作品中漾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印记着作者浓厚的乡情。因此国画大师黄胄这样评价肇东国画说:“肇东国画就是肇东人民的生活画”。

  肇东国画作品

花开花落 作者:王云
融雪 作者:郑生路
 [1] [2] [3] [4] [5] 下一页
 
作者:    来源: 东北网绥化站     编辑: 张庆勇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广播、电视新闻
广播新闻 行风热线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