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世瞩目的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于3月5日在北京隆重召开。肩负全市562万人民的重托,我市于莎燕、任万东、王振山、苏艳霞、宋清晖、何淑兰、周有财7位全国人大代表,认真履行职责,代表全市人民心声,积极向大会建言献策,引起了大会和新闻界的广泛关注。
会议期间,我市代表认真审议了《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等重要会议文件。无论是在黑龙江代表团全体会议上还是在分组讨论会议上,我市代表都结合绥化实际踊跃发言,积极献计献策。特别是于莎燕代表就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表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大会简报进行了重点刊登。她说:这几年,中央对“三农”问题越来越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使农民得到了实惠。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中央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重大历史任务提了出来,在这次会上温总理有两句话我印象非常深刻,第一句是把新农村建设提到了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第二句是国家把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重点向农村倾斜,这对农业地区来说,又是一次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她表示,作为农业地区,我们绥化一定要抓住机遇,认真抓好落实。一是要立足自身努力,不能单纯等、靠、要。主要是增强“两个能力”,即增强地方政府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能力,增强农民自主建设新农村的能力。二是国家要有重点地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按照科学规划、整合资源、提高效益的原则,在粮食主产区建设一批示范市、示范县、示范乡和试点村,增加农村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的投入,支持试点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任万东、周有财、苏艳霞等代表也围绕企业发展、教育改革、自主创新、建设和谐社会等方面发表了意见。
我市代表还利用休息时间起草会议议案和建议,切实履行代表职责,向大会建言献策。仅于莎燕代表就提交议案和建议7个,其中集中资金支持粮食主产区和欠发达地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市贫困人口问题不容忽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突出解决好的几个问题、新农村建设切忌一刀切、改革完善财政管理体制等建议,较好地反映了广大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受到媒体关注,在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中央电视台、新华通讯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黑龙江日报》、黑龙江电视台等媒体相继进行了报道。苏艳霞代表关于动员社会力量加强农村幼儿教育的建议,何淑兰代表关于把黑龙江省作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的建议,都得到了大会的高度重视。截至发稿之日,我市代表已向大会提交代表议案和建议20多个。
充分利用会上会下的各种有效时间,沟通情况,广交朋友,推介绥化,是我市代表参加人代会的又一个鲜明特点。于莎燕代表利用会议闲暇时间向省长张左己汇报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引起了省长的浓厚兴趣,表示会后要抽时间到绥化看一看,此外于莎燕代表还先后到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汇报项目、争取资金。周有财、苏艳霞代表一直闲不下来,经常与各地企业家交流经验,洽谈合作,寻求企业更大的发展。任万东、王振山、宋清晖代表也利用各种机会宣传绥化、推介绥化,扩大绥化的外界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