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绥化3月2日电为了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兰西县坚持在文明村镇创建活动中,紧紧围绕讲文明、树新风、加强环境综合治理,使村容村貌有了根本改观,文明风尚逐渐形成。
乡村领导文明程度在农民中起“领头雁”作用。兰西县把提高农村整体文明程度与提高乡村两级干部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一起抓。在对乡村两级干部进行文化知识培训的同时,集中组织学习《省文明单位建设条例》和《省文明村建设管理办法》,再通过乡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户的办法,促进农村乡风逐步走向文明。
抓乡风文明,坚持从青年农民抓起。近几年,县委每年都分批多次在县职教中心开办农村青年骨干培训班,帮助他们系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同时,还组织县农广校、电大教师,邀请省市讲师40余人次深入到农村办班授课。冬闲时节,利用科技“三下乡”和科技之冬活动,到基层普及实用科技知识,帮助农民走向富裕文明之路。通过十星级文明户创评和“五户”等系列实践活动,有效推进乡风文明进程。目前,全县农村勤劳致富的多了,计划生育的多了,尊老爱幼的多了,互帮互助的多了,尊师重教的多了,参加合作医疗的也多了。
这个县在抓农民乡风文明建设同时,着手抓环境建设。他们把农村环境建设简单归纳为对路、沟、桥、墙、畜等方面的治理。路是致富通道,也是检验环境的首把刻度尺。近两年,全县共筹资1000多万元,修建了兰西县至星火、北安至远大等5条通乡公路,还修建总长80余公里通村公路。目前,全县有12个乡镇实现公路硬化。
对于农户周围的环境,这个县鼓励农民采取“四自”方针,即农户自修门前路,自搭门前桥,自挖门前沟,自栽门前树,并承包管好自己的责任区。在全县文明村镇建设中,各乡镇都涌现出先进典型,远大乡胜利村、平山镇吉兴村、红光乡林泉村都已成为省市标杆村。
近两年,全县村屯修路面积2100万平方米,修桥涵230座,植树20万株,清理边沟20万延长米,清除路障2.1万处,建设畜牧小区69个,总面积80万平方米。目前,全县有省级文明村1个,市级文明村标兵4个,市级文明村9个,县级文明(标兵)村36个。
|